“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绘彼时云冈石窟的盛景。
如今,想要领略云冈石窟著称于世的精细乐舞雕刻和独特艺术风格,不一定要前往山西大同,“分身”石窟已经可以移动到它想要展示的地方。这次,云冈石窟离开驻守千年的大同武周山,“移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启了世界巡展的第一站。
6月12日起,由浙江大学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合作的全球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亮相。在这里,可以清晰地观看欣赏云冈石窟第12窟。美轮美奂的造像、庄生天籁的境界、博大精深的内涵……到场观众无不为这场石壁上的大型音乐会所震撼,有网友发微博感慨:“3D打印复制洞实在太酷了!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奇妙结合。”
先后三年,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项目组,费尽心血,攻克了数据采集处理、结构设计、分块打印上色等多项技术难关,才得以完成这座全球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
同时,这座3D打印复制洞窟实现了云冈石窟研究院长久以来的夙愿,让千年云冈石窟迈出了“行走”于世界的第一步。
夙愿
让庞大的云冈石窟 可以“走”出去做展览
地处大同城西十六公里的云冈石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石窟现存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花纹图案更是数不胜数,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
一直以来,云冈石窟研究院有着曾经难以完成的梦想:让庞大的云冈石窟可以“走”出去做展览,加强对外交流,让更多人切身感受到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
2014年4月,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达成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战略合作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