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平时没事儿的时候,都会来这里学习剪纸,像我们现在这个年纪,也做不了什么体力活了,在这儿剪纸,既学了一门手艺,而且剪出的作品也有专门的销售渠道,每个月还能增收2000多块。”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五道营村非遗扶贫剪纸就业工坊的村民丁师傅说道。据在该就业工坊任职的老师李金民介绍,目前五道营村的非遗扶贫剪纸就业工坊共有学员100多人,每周这里都会进行技能培训,同时他们也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便于学员和老师之间交流沟通。“丰宁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非遗扶贫剪纸就业工坊,让村子里更多的人认识剪纸、知道剪纸、学会剪纸,同时,也希望这种方式能让他们学一门技能增收。” 李金民说。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北部,承德西部,南邻北京,北靠内蒙,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6月,该县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同年7月,又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扶贫办确定为“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丰宁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1项。该县以“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依托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群众基础好的独特优势,对“非遗+扶贫”试点工作进行了探索。
五道营村非遗扶贫剪纸就业工坊只是河北“非遗+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河北全省共有217个非遗项目参与到 “非遗+扶贫”工作,共吸纳就业人员26830余人,包括贫困人口5071人,有3800名贫困人口,通过非遗助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达到脱贫目标。其中,丰宁县有四分之一的乡镇已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除了工坊每周一天的固定培训外,还集中开展了三期剪纸培训班、两期布糊画培训班,截止目前,共开展培训200余次,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超过30%,熟练掌握技艺学员240余人。经过传承人老师的精心指导,各工坊学员生产的作品已经逐步走向市场。
工坊的产品不断创新,现在丰宁满族剪纸和布糊画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列的衍生品。剪纸衍生品主要有书签、茶具、抱枕、铁艺、文化衫、沙发垫等,布糊画作品也被制作成了项链、手链、耳环、胸针、挎包等实用性创新用品。
在2019年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非遗+扶贫”专题培训班期间,学员参观考察了丰宁县非遗传承基地、五道营乡五道营村非遗扶贫剪纸就业工坊、中国马镇游客中心非遗产品展厅和非遗扶贫手工作坊等地,就文化旅游融合助推“非遗+扶贫”情况进行了交流。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学锋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确保不脱贫、不离岗。一是对已出台制度狠抓落实,逐步推进,对符合建站条件的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进行挂牌命名。二是在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推荐中,优先考虑参与非遗扶贫的项目和传承人,调动积极性。三是提升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质量,培养非遗扶贫带头人。”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