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血色湘江》:再现湘江之战 彰显信仰之光
11月10日至11日,大型原创歌剧《血色湘江》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部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广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歌剧去年9月28日在广西南宁首演,经过修改后首次亮相京城。跌宕起伏的情节、激情澎湃的音乐、肃穆凝重的舞台氛围,让观众穿越时空,仰望86年前血染桂北大地的英烈们不屈不挠的信仰之光。
由陈蔚导演,钱晓天编剧、作词,刘科栋担任视觉总监、舞美设计,张巍作曲,朱曼担任指挥,青年歌唱家吕薇、高鹏等担任A组主演,歌剧《血色湘江》讲述了1934年11月发生在广西桂北湘江战役的感人故事,执行后卫任务的部队掩护中央机关和兄弟部队强渡湘江,最终全部壮烈牺牲。剧中红军师长陈湘的原型是牺牲时年仅29岁的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长征路上,他率全师奋力拼杀,鏖战4天5夜,三十四师从6000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保证了红军主力安全渡过湘江。陈树湘鏖战到弹尽粮绝,腹部中弹不幸被捕后,断肠明志壮烈牺牲。
舞台上,一面是破碎凋敝的桂北山河,一面是被吹散的人间烟火,战争的铁血,映衬出英雄的人性光辉。红军政委牺牲前请求战士们坚定意志“活下去”,保留革命火种,传递着对革命胜利坚定的信仰,满脸血泪的战士们高唱着“活下去,天下遍地是红旗”;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以凤鸣为代表的瑶族山寨村民与红军结下深厚情谊,最终担负起抚养红军后代长大的重任,一群瑶族的妇女围抱着“小湘江”唱起瑶族摇篮曲,望着血染的湘江,传颂着红军的故事,等待着红军归来……
作为80后,编剧钱晓天把取材真实,作为创作主旋律题材文艺作品的第一要务,更以点带面,用生动饱满的典型红军形象,折射出湘江战役各个战场上牺牲的红军战士群像。剧中反复出现红旗的唱段,而红旗就象征着红军。钱晓天说:“希望能够突破在普通观众心里,尤其是年轻人心里对主旋律作品或者是红色作品的刻板印象。让观众走入剧场看到这部戏的时候会被震撼,而不是被说教。”
在舞台设计上,视觉总监刘科栋选择用破碎建筑的局部、断裂的正在燃烧的树干,来表现“在一个生死瞬间的人的选择”。上一秒钟还是生意盎然的绿树,下一秒钟树干已经燃烧殆尽变为焦木。他说:“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前一瞬还活着,后一瞬已死去。战争是一个巨大的炼狱,只有无比强大的信念才可以支撑,而舞台就是在树立那股信念感。”
总导演陈蔚在接受中青报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