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品牌  
重庆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2020-01-08 13:33:44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通道是城市开放经济的“晴雨表”。在地处中国内陆的重庆,一列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班列开创中欧班列先河,一条向南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启带动西部对外开放新征程。创新建设开放通道,让重庆这座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区位优势更加突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工笔画欣然起画。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启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其中,开放通道拓展计划将聚焦大通道建设,完善铁公水空立体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体系,全方位推进出市、出海、出境通道建设,探索建立开放通道可持续发展机制,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力争到2022年,国际物流总量突破1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

  强化开放通道体系建设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质量、水平和效果,重庆将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拓展开放通道。把“一带”和“一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紧密连接起来,构筑新时代重庆发展的战略优势,更好发挥重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目前,东向大通道是重庆国际物流通道的“主动脉”。以水运为主的长江黄金水道,2019年1-11月货运量超1.6亿吨。为辅的渝甬铁海联运班列,截至去年11月底累计开行1077班,主要辐射日韩、北美等地。

  西向,中欧班列(重庆)已形成以杜伊斯堡为主线的“1+N”辐射分拨体系,运行线20条通达亚欧14个国家、30多个城市。截至2019年11月底,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4578班、运输货值超1650亿元,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和国际铁路联运三种运输模式,目的地覆盖全球六大洲的86个国家和地区的205个港口。截至去年11月底,国际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和国际铁路联运累计开行分别为1488班、2019班次、120班。

  北向,重庆依托渝满俄班列出境到蒙古和俄罗斯等国家,截至去年11月底,累计开行班列1175班,实现常态运营。

  该负责人介绍,统筹“四向”通道建设,重庆将加快东向沿江高铁建设;西向优化提升中欧班列通道功能;北向推进满俄班国际铁路班列便利化水平;南向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组建通道运营组织中心。

  谈到让开放通道畅起来、活起来、亮起来的关键,该负责人坦言,“加快建设出海出境大通道,要强化通道功能、枢纽功能、口岸功能、经贸功能,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

  建国际多式联运中心与分拔中心

  作为西部唯一的集铁、公、水、空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国家中心城市,多式联运是重庆通道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将同时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把果园港建设成内陆型开放口岸、国际物流枢纽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三合一”的现代化枢纽港。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开通更多国际客货运航线特别是直飞航线,做大做强航空货运,争取布局货运机场。通过互联互通的通道体系,推动水公铁空四式联运的多式联运体系,探索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

  为了带动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综合物流成本显著降低,重庆计划依托果园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航空物流园、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等物流节点,构建以两江多式联运物流分拨基地、沙坪坝铁路物流分拨基地、渝北航空物流分拨基地、巴南公路物流分拨基地为重要支撑的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体系。

  通过加密空中、陆上、水上、网上的有形通道,加快建设金融、数据网络等无形通道,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和产业向重庆汇聚,打造辐射西部、链接世界的国际门户枢纽。(俞芳)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