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冰 通讯员高新宣
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世界各国的大合唱。
“一带一路”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基础的政策,在十九大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最高战略布局之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主动适应全球形势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2017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湖北自贸试验区,确立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2017年4月1日,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正式挂牌,从此揭开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有了湖北自贸区这块“金字招牌”,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宜昌高新区对外开放实现了大步跃进,对外贸易、使用外资、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成为宜昌继“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之后的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不靠海,不沿边,非省会,走向世界靠什么?地处中部腹地的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宜昌高新区企业靠的是“走出去”的勇气、“引进来”的底气,靠的是过硬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
让我们聚焦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宜昌高新区企业,看他们在“一带一路”的时代大合唱中,如何唱响雄浑激越、美妙动听的序曲。
放眼“一带一路” 百合花华丽绽放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纷纷借政策的东风,紧锣密鼓地布局海外市场,形成企业“抱团出海”开拓国际市场的良好局面。中国企业之所以以“抱团”的形式出海,一方面是践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精神,另一方面是企业通过聚合各方资源,集群式“走出去”易于在海外形成竞争优势。
近年来,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宜昌高新区在抢抓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宜昌自贸片区建设的多重叠加机遇的同时,还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红利,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契机,组织带领园区一批本土企业,怀揣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梦想,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国门,深耕沿线国家,架设友谊桥梁,助力当地发展,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实现多方共赢。
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宜昌高新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功能,打通南北向3条国际物流通道,构筑多元化开放新格局,先后与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市、哈萨克斯坦东方之门经济特区、乌克兰扎波罗热市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全国第三批自贸区地级市中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行,打通了宜昌至欧洲陆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大通道;开通“宜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