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周丽燕)第三届机械润滑暨设备健康管理产业链国际论坛日前在郑州举办。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来自国内及德国、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工程管理人员参加论坛活动。与会专家给于十余年来专注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集中润滑系统的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特)高度评价。
“在润滑领域,奥特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自动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说,“但奥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创新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条 ‘高、精、专’的路也代表了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这位国家自动化 领域首席科学家对奥特的发展不吝赞美之词。
奥特十余年来专注技术研发,10余年间,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成果已申报国内外专利 100 多项,广泛应用于商用车、风力发电、工程机械、军工、 冶金和港口等领域;产品出口 40 多个国家,并与德国克劳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在德国建立 LUBMANN 润滑研究院, 推动奥特全球化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奥特各型号在运行润滑设备共计 40 万台,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风力发电、工程机械、商用车等领域。
“在润滑领域,奥特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于奥特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原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非常认同,他表示,“奥特在创新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条‘专、精、特’的路也代表了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
公司董事长赵大平介绍,润滑是一个普通人陌生的领域。 公元一世纪,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炼铁,其中应用了齿轮和连杆机构。 1700 年之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随之而来的,是发动机工业应用中零部件
赵大平说,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统,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原理,却绝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无论任何设备,有运动的地方就有摩擦,有摩擦的地方就有磨损,就需要有润滑。润滑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15年前,有机械科研专业基础的赵大平就盯紧了这一项技术。赵大平说,15 年前的中国,还不是一个满大街堵车的年代,更不是一个创新创业激情燃烧的岁月,赵大平以技术人员下岗的身份,一头扎进了一项世界性难题。在赵大平看来:“中国工业的短板就是技术方面落后,润滑系统的问题,是基础中的基础。 解决基础性的问题比较困难,因为它很锁碎,很不起眼。”
院士吴澄说, 当年不起眼的赵大平选定了不起眼的润滑系统技术,科研总是充满了未知和风险,既是技术员又是董事长的赵大平从零起步,和时代一起与时俱进。 将一件事做到精、做到专是赵大平的做事风格,也是奥特科技对于产业的态度。作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10 年之后, 奥特科技的集中润滑系统产品已面向商用车、工程机械、风电等众多领域,有效帮助客户降低 50%设备故障,延长润滑部件 60%使用寿命,减少 95%人工润滑时间,降低 70%润滑油脂费用。
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机械故障中60%以上是由于润滑问题引起的,著名的 SKF公司指出,54%轴承失败,是不良润滑造成的。英美等国近年调查表明, 由于材料磨损失效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上千亿美元。通过改善润滑,降低磨损 的经济效益约占全民经济总值 2%以上。美国机械工程学会润滑委员会指出仅机 械加工交通运输等 4 部门运用摩擦学改进了润滑,每年即节约160 亿元,等于全美能耗 11%。
经过多年系统的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奥特开发出的更适应市场需求并拥有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的 70 余种智能型自动集中润滑系统产品。针对冶金、盾构、 港口、矿山等行业,他们研发、生产了双线系统、多线系统、油气喷射系统等大 型润滑系统产品。产品针对润滑点较多、自动化程度较高、高温、潮湿、多粉尘、 盐雾重等工作环境,做了多项技术创新及应用,开发了智能控制系统、耐高温分 配器、防腐蚀分配器等优势性能润滑产品。 15 年之后,奥特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全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唯一申请有国际发明专利、拥有气压油箱技术、唯一拥有吸排脂器技术、唯一解决高粘稠度油脂 应用技术瓶颈难题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公司总经理赵民章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集中润滑企业多达 40 余家,竞争 十分激烈。不过,让奥特人引以为豪的是,目前,奥特在国内客车市场占有率高达70%,平均每 10 辆客车就有 7 辆选择奥特集中润滑系统。 事实上,不仅局限于客车制造企业,包括美孚集团、法国风电集团、三一集 团、中车集团、远景风电等世界知名企业在内的众多“大牌”均成为奥特的创新战略合作伙伴。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到普通工程机械,从普通客车到大型机械设备,奥特集中润滑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已然成为中国集中润滑行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中国品牌赢得世界骄傲。
在赵民章看来,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奥特科技对技术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好的创新氛围和越来越完善的创新政策。奥特与清华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原工学院、国家科研所等高校和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科技项目的开发研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奥特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 1000 万元左右,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他们还拥有各项研发测试设备百余台,专职技术研发人员近百人,并在德国设立了技术研发平台。在国家大 力扶持企业创新的帮扶引导下,奥特建立了“智能润滑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 技术中心”和“省级智能集中润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的技 术创新实力,带动自身及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填补了同类产品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