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艺术  
千姿百态 | 名家名作与新人新作相映成趣
2020-08-27 14:21:33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嘉德艺术中心大楼嘉德艺术中心大楼

  新浪讯,8月25日,“千姿百态”展览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千百”是嘉德艺术中心“千姿百态”大型艺术展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仇德树、谷文达、史金淞三位艺术家组成。“千百”不仅是从“千姿百态”中得以化出,有极其多样的意思,而且“千”还是中国传统中的空间概念,“百”则是时间概念,古人有“百刻制”之说。是故,“千百”就是“时空”、“宇宙”的意涵。展览于8月26日至9月19日期间在嘉德艺术中心展出。

赵力导览现场赵力导览现场开幕式致辞开幕式致辞

  嘉德艺术中心在落成之前,便邀请知名艺术家、遴选青年艺术家,通过定制的创作方式,在空间中展示并收藏了一批“量身定做”的艺术作品,将包括酒店、公共区域等整个空间提升为了当代艺术的“发生场”。当所有的创想最终落实之后,嘉德艺术中心也开始筹划为所有的参与者举办一次盛大的展览活动,这也就是本次“千姿百态”展览的由来。

展览现场/仇德树作品展览现场/仇德树作品

  艺术家|仇德树

  仇德树,长久以来都以极为个人化的面目而立于中国创作主流之边缘,其实外界的诟病与个性的坚韧也正是艺术家作品的独特语境。从传统中来的仇德树深谙其中的各种程式与套路,但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解放”,催发了他变革创新的心底豪情。于是,他以“实验”为宗旨、以“裂变”为手段,利用宣纸媒材的渗水性、透明性以及柔韧性,形成“起稿”、“撕裂”、“上色”、“拼接”等一整套有别于传统水墨的语言体系。仇德树超越了在纸上用毛笔、水墨来绘制的旧有传统,将宣纸与画布、水墨与丙烯、平面与撕刻有机结合,不仅营造出了具有独创性的“裂变之美”,而且也以艺术性的方式来喻指“裂变中的时代”与“裂变中的文化”。2000年以后,仇德树有意识地从之前的抽象实践向传统“回归”,以“裂变”的方式来重塑“山水”。事实是所谓的“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传统之中,而是不忘初心的返璞归真,即回到中国的文化价值与文化身份本身。正如此次参展作品所展现的那样,“裂变”不再是某种的语言或者某种的观念,而是从内涵到形式、从语言到方式的整体性“裂变”,既将源自“裂变”的永恒变化转化为山水的意境本质,又因势利导地营造出灵动活跃的视觉冲击力。

  作品名称:裂变-山水思危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302×120×5件

  年代:2006-2008年

  作品名称:裂变 05

  材质:宣纸、水质丙烯色、画布、画板

  尺寸:45×30cm

  年代:2019

  作品名称:裂变 51

  材质:宣纸、水质丙烯色、画布、板框

  尺寸:100×220cm

  年代:2008-2010

展览现场/谷文达 作品展览现场/谷文达 作品

  艺术家|谷文达

  谷文达,公认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前卫艺术的代表人物”,在1987年旅居海外之后,他的艺术亦被归为“后现代与后殖民时代的国际主义”,成为超越民族传统的国际观与多元文化的创新者。谷文达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文字、行为与装置的水墨阶段,到物质材料性的水墨世界,再至人体物质本身水墨方式的多次迭变,不仅强化了中国水墨的问题意识,更将其转化为鲜明的艺术观念、文化身份与时代立场。90年代开始的“联合国”系列是谷文达艺术创作之核心,虽然充满了种种争议,但艺术家始终认为“只有人体材料,才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来自全球400万人的头发捐献,本身就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艺术史事件,而本次展览所展出的《基因项链》、《绿宫》,更是其中极具冲击力的部分,正如谷文达所说的那样,“人的头发可以作为政治、文化、种族和性别观念的表述,我试图把世界上所有人联合起来。让不同的文化进入我的作品”。此外,独幅水墨作品以及文献手稿的展出,也力图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轨迹以及在语言方式上的多样化。

  作品名称:联合国-绿宫

  材质:人发、白乳胶、细麻绳

  尺寸:2440cm × 400cm

  年代:2006年于上海工作室

  达特茅斯大学城全理发店半年50万人次理发捐赠

  作品名称:联合国-绿宫

  材质:10组发帘 每组2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