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透视“鸡娃”潮下的精英教育
鸡娃、荤鸡、素鸡、耐鸡、自鸡……这些不是什么新开发的鸡肉食品线,而是当今学龄儿童父母圈里人尽皆知的育儿“黑话”。所谓“鸡娃”,就是给娃打鸡血、不停安排学习和活动;“荤鸡”,就是主攻语数外等重点课程;“素鸡”,就是通过体育、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的方式丰富履历,曲线“鸡娃”;“耐鸡”,是指娃能经受住父母安排的高强度学习任务;而“自鸡”,则是指娃自我加压,主动给自己安排更多的学习和活动。
在此前一篇题为《某区孩子找家教要求,震撼一整年》的网络热帖中,北京市某区某名校一初一实验班新生的家长列出了其对孩子初中三年的规划。除了提高考试成绩排名、中考考入重点学校之外,还包括:创立文学社团或记者团,学习现代舞并参加公开演出,掌握计算机程序语言python,在国内外顶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且署名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公益社团中担任主席并组织大型活动……而这个12岁的孩子业已取得的成绩则包括:全国创新思维比赛三等奖、工信部电子学会机器人2级、中国美院速写8级、校运动会短跑冠军,且校内7门学科考试单科成绩均不低于85分。
读起来的确震撼。这不是在培养一个孩子,而分明像是在打造一个超能力机械战警。
然而这样的成绩和规划并非完全出于家长个人虚妄的狂热。如果你读过威廉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