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古人有瘾】他经历过悲惨的生活 却交出了最好的人生答卷
2020-12-07 15:10:33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本网客户端北京12月4日电 题:他经历过悲惨的生活 却交出了最好的人生答卷

  作者 上官云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身处逆境时,不少人都喜欢拿这句话来鼓励自己。

  在许多年以前的唐代,也有这么一个人,最初的生活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40岁时还在东奔西走讨生活,50岁时事业看不到任何起色。

制图:倪雯冰

  但他一直都没放弃希望,最后成为唐代最耀眼的边塞诗人之一,也实现了许多古代读书人“封侯”的理想。这个人,就是高适。

  从客居长安到北游燕赵

  高适出身于官宦世家,不过父亲过世比较早,家道中落后,原生家庭不可能再给他带来多少助力。他只能好好学习,凭借才华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

  20岁时,已颇有诗名的他跑到长安寻求做官的机会,但又“耻预常科”,没有走科举考试这条路,希望通过别人的举荐得到一官半职。

  年轻时的高适看待生活很理想化,总觉得只要有真才实学,一展抱负那是迟早的事。他在《别韦参军》里写过:“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制图:倪雯冰

  但出人头地谈何容易。彼时的长安城,是个人才扎堆的地方,高适游荡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便回到宋城,过上了躬耕自取的生活,这种半隐居的状态,他保持了好几年的时间。

  将近而立之年,高适觉得不能再这么蹉跎下去了,于是丢掉锄头,开始了游历生涯。这在当时并不罕见,许多唐代有名的诗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只不过,高适的旅途并非只是游山玩水,而是更有目的性:北游燕赵。也是在边塞,他看到了歌舞升平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一位边塞诗人的想法

  应该说,高适此番游历的目的并不单纯,增长见识、结交朋友之外,也希望能够进入幽州节度使张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