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文博会 “云端”看北京
揭秘:大剧院如何奉献36场线上演出
11月16日至20日,首次改为线上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盛大开幕。以“新业态、新消费、新场景、新引擎”为主题的北京云上展区,以交互式、沉浸式、场景化的云上展览特色,引领观众在虚拟世界漫步首都城市文化景观,亲身体验北京文化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北京展区中,国家大剧院为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成为北京展区的一大亮点,将有海报4幅和视频3个。四幅海报包括《长征邮册》海报、《华彩乐章冰箱贴》海报、《大剧院造型茶具》海报、《芭蕾宝贝》海报;视频则为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宣传片、《长征舞台剧》宣传片、《国家大剧院》宣传片。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国家大剧院开辟线上演出阵地,推出了36场线上演出。同时,更在现场直播中运用“8K+5G”技术,成为艺术传播领域标志性事件。
策划用心:
多样化全方位展示
国家大剧院自4月11日推出线上演出以来,从最初的“春天在线”,先以室内乐和小型交响乐的形式开辟了新的演出阵地,到“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加入了歌乐舞剧戏多种演出形式,到如今恢复75%售票率的“冬日之约”系列演出,国家大剧院在各大直播平台共推出了36场线上演出,在线总点击量累计超10亿次。
“从疫情到现在,我们始终在变,毕竟线上演出是一个互联网的产物,它和传统的电视台做栏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国家大剧院影视节目制作部副部长孙洋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策划之初确实花了很多心思:“线上演出包括演出的影像化呈现和导赏两部分。4月份开始主要以小型室内乐开始,到之后逐渐扩展到歌乐舞剧戏这些线下演出经常会演的艺术门类。大剧院是一个承载了各种艺术门类演出的平台,在线上也是体现出这点。导赏部分也是要多样化:不仅请来了像白岩松、周涛等著名主持人,还邀请到了吕思清、濮存昕、黄磊等艺术家,此外还有很多业内专家。导赏的话题设置上,既有趣味性又有故事性,体现我们的艺术普及、推广、传播的初衷,可看性非常强。”
技术突破:
使用“8K+5G”直播
36场线上演出的录制和后期制作完全是自有团队和力量完成的。孙洋表示,这得益于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余年的积累和历练:“往年,我们部门不到30人的团队主要承担的是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直播和录像任务,每年会录制160场到180场的演出,基本上是两天就要录一场。这种积累和历练是非常少见的。”
音乐会、歌剧、舞剧等的录制和电视台的录制有什么不同呢?要求导演团队和录制人员相当专业,导演是必须会看总谱的。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导演田晨透露,在演出之前自己往往需要做很多案头工作,“我需要先拿到和指挥一样的总谱,在总谱的基础上做分镜头脚本。”
为了能给观众提供更精良的视听效果,国家大剧院不仅使用了超高清4K设备和相机镜头,在现场拍摄还会用到轨道、摇臂等特种设备。5月18日的“奇妙的和谐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