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10国选手河南郑州讲述“我与汉字” 诠释“和合”
2020-11-18 14:41:22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中新社郑州11月17日电 (阚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中国传媒大学马来西亚籍学生杨依婷学习中文后,背诵的第一句中国古诗。

  17日在河南郑州收官的2020“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上,作为来自韩国、柬埔寨、捷克、塔吉克斯坦、马来西亚等10国参赛选手之一,杨依婷用标准的河南话和粤语向来宾挥手打招呼:“郑州你好,黄河你好呀,我来了。”

11月17日下午,河南郑州,2020“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收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给获特等奖的选手颁奖。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当日的比赛现场,参赛选手或激情、或温雅、或深沉地讲述与汉字情缘,分享中国故事,阐述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合”的理解。

  本次大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河南省相关单位承办,以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和合”为主题。大赛自今年10月16日线上开赛以来,吸引了数千名国际学生踊跃参赛。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致辞说,把“和合”作为本次比赛主题,是期望选手们理解中国“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

  户思社说,疫情下的当今世界,各国利益休戚相关,人类命运更加紧密相连,“希望各国放弃争议和偏见,以‘合’理念开展合作,共创和平、安宁、繁荣、美丽的世界”。

  从甲骨文“京”字开始,亦用其收尾。北京外国语大学捷克籍选手骆恒,通过讲述“京”字的由来,分享了自己与“京”结缘以及在北京的生活趣事。

  “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自诩“段子手”的北京语言大学卢旺达籍选手马思莲,用一段绕口令开始她的演讲。始于兴趣,学于文化,终于传播。马思莲希望未来能够成为汉语和汉字的传播者。

  来自喀麦隆的欧力,用他和汉语老师的一段故事,拨动观众心弦,获本次比赛特等奖。(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