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68件文物回归祖国 为25年跨国追索划圆满句点
2020-11-18 14:41:04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本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应妮)一场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11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68件流失英国文物成功追索回国有关情况。经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整体来看,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一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部分回流文物。国家文物局提供 罗征 摄

  经手人忆往昔感慨万千

  现年68岁的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至今仍记得25年前走进那个库房时的震惊,“真的是被数量震惊了,地上挤挤挨挨的全都是文物”。

  当时作为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的他,受命和北京文物专家章津才一同赴英国伦敦鉴定文物,“当时是英国警方在1994年获得一些线索,最早是从一批埃及文物失窃开始追索,在找到这个团伙以及存放库房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文物不是埃及的,他们大概知道是东亚方向的,所以跟中国驻英大使馆打招呼,说能不能来专家认一认。我就受命去了一趟。”

  事实上,在1991年至1997年担任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期间,李季就知道内地文物经过香港走私到欧洲是一条重要的渠道,“我们亲眼在香港的古董商店里看到大量从古代墓葬里发掘出的文物,有连土都没有清理的,非常痛心!因为我的专业是考古,所以他们不但窃取了珍贵文物,而且把这些珍贵历史信息也全都破坏了。”

  在做鉴定的时候,李季坦言心潮难平。三千多件文物,他直言这足够办一个博物馆绝对没问题。“年代跨度特别大,从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新石器,顺着24史一直到明清文物,连清代石碑和碑额都整个原封不动给运过去了。”

  经中方努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当年就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办了一个展览,李季当时正是该馆陈列部主任,参与展览的举办,再度与这批文物结缘参与。“在展厅又重新见到当年在伦敦鉴定过的文物,当时也是很感慨。这么多人接力辛勤努力的成果。”

2020年10月20日,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在机坪执行监卸操作及消杀作业时,海关人员做入境查验。国家文物局提供 马孝辰 摄

  案件回顾

  1995年2月,英国大都会警察局向中国驻英使馆通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犯罪嫌疑人已锁定。国家文物局初步鉴定为我禁止出境文物。当年3月11日,英警方实施“水烛行动”,截获嫌疑人运抵英国的大量文物。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该批文物属于中国。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展开追索。迫于中方压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8月,该案另一名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和解,归还7件文物。但该案中一名文物购买人拒绝参与协商谈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国家文物局始终未放弃追索,与我驻英国使馆、英国警方保持联系,长期关注进展。

  重启追索

  关强介绍,202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联系中国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批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主动提出希望将该批文物归还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重启追索机制,拟定追索方案,组织专家鉴定,形成追索清单,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下简称“1970年公约”),向英方发出追索函,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7月29日,中国驻英使馆公使衔参赞于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