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在哪里丨把生活过成诗 让心灵来歌唱
小康在哪里,除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家园的丰富也必不可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为14亿人文化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提质升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术馆看古今中外精品 享精神文化大餐
秋日的北京,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相遇了。在中国美术馆的这场画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如约而来,汪慧兰就是其中之一。今年57岁的汪慧兰,虽然没有从事过艺术行业,但逛美术馆、博物馆一直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看展观众 汪慧兰: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次(看展),只要是某一个特别有特色的展,我先把功课做好了就来看。一般一次是不够的。
汪慧兰说,之前很多的优秀作品要到国外才看得到。这两年,国内各种展览越来越多,不用出国,也能看到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精品,从苏轼、徐悲鸿到梵高,再到许多国家的珍稀国宝,都一一来到中国观众面前。
看展观众 汪慧兰:要是到日本去看画展、美展,成本肯定高,得住在那慢慢看。正好美术馆有这个机会,特别合我心愿。
美术馆:孩子的启蒙乐园 美育从娃娃抓起
民族的瑰宝、世界的艺术,越来越常见的精品展览,也正成为孩子们的启蒙乐园,今年4岁的团团已经是美术馆的常客了。
看展观众 家长 李铁铮:孩子大概从1岁左右就经常带着她去美术馆、美院,或者清华美术馆, 我是觉得美的感觉是渗入到孩子一生当中的,可能从小让她接触一些美的东西,那她看世界的方式就是不一样的。
彩虹合唱团:走出办公室 “上班族”一起玩音乐
有人尽情去欣赏作品,有人则让自己成为了作品。9月的一个周末,从各自“加班”开会的上班生活中抽离,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声乐爱好者再次汇聚到一起。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因疫情与音乐厅阔别了240多天的彩虹合唱团,为人们带来了主题为“多想唱歌给你听”的音乐会。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指挥 金承志:现在它成为了一个社会各界人士都在里面的,一个玩音乐的团体。有五湖四海的人加入、不同职业的人都加入。
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70多人,“非职业化”的彩虹合唱团里,有律师、有工程师、有人类学博士,每到周末,大家就聚到一起,或排练,或飞往全国各地表演。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男高音声部首席 陈戌侃:我本职工作是第三方检测公司的安规工程师,我加入彩虹合唱团已经三年了,它作为我生活的一个支点,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 我们每周六有三个小时的时间,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一起来通过合唱来分享快乐。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女高音声部团员 左一平:大家每个人都要空出时间过来演出,其实是挺困难的吧,因为我们是合唱团,不是一个人的solo,缺一个团员都不完整,需要大家每一个人努力才能完成每一次的演出。
彩虹合唱团:用年轻人的方式歌唱生活
创作来自生活,作品别具特色,不循规蹈矩的彩虹合唱团,或幽默、或温情,总能唤起共鸣,让现场听众忍不住欢笑或落泪。
听众 戴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