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厦门10月7日电 (记者 杨伏山)古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被誉为“音乐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一度濒临失传的这一中国古乐器,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传出好消息:6日,古埙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在厦门启动,一批古埙热爱者前来递交拜师帖。
为推进古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厦门大学音乐系教师赵亮团队精心策划并推出此次“古埙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将在海内外选拔真正热爱古埙艺术的学员,借鉴传统师承方法,予以重点培养,为古埙非遗项目传承事业储备优秀人才。
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赵良山先生,在经过艰辛探索之后,以一曲《哀郢》将绝响已久的埙搬上北京舞台,引起业界轰动。赵良山此后南下赴厦门大学音乐系任教,持续不断地对埙进行深入研究,对埙的复鸣和进一步推广应用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古埙第一人”。
赵良山之子赵亮,子承父业,不仅会演奏,还会制埙,后以优异成绩考上厦门大学音乐系。1996年,赵亮出版古埙专辑《请到我的花园来》,在其编曲、演绎下,古埙不仅能还原远古的千年之音,还能与西方古典音乐相融合,甚至可以演奏出具有现代感的新民乐。
2009年,古埙申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赵氏父子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专门的推广传习中心。
启动仪式现场。 杨伏山 摄为了更好地推广普及古埙艺术,赵亮将陶笛定为传承埙文化的先导乐器。他在厦门大学首创陶笛全校选修课,成立全国第一个陶笛社团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