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周雪蓉:制作带着本人DNA的蜡像
“作品融入了你的情感和生活,它就更鲜活,更有生命力。”“帷幕开啦”蜡像馆创始人、蜡像制作工艺师周雪蓉,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已和团队制作蜡像600多尊。
在周雪蓉办公室的沙发上,坐着一位戴着老花眼镜,正在做针线活儿的老奶奶。老奶奶脸上有一抹漂亮的玫红色,帽檐下露出几缕银发,布满褶皱老茧的双手与未完成的鞋垫,面容的慈祥与和蔼的眼神让整个办公室的空气都显得温馨与恬静。这就是周雪蓉在2015年完成的《外婆》作品,也是她做的第一尊熟悉之人的蜡像。
在为外婆塑造完成这尊蜡像4年后,外婆的真身去了另一个世界,而这尊《外婆》作品,一直陪伴在周雪蓉身边。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周雪蓉一说起自己最深爱的外婆,还会忍不住落泪。《外婆》作品,是周雪蓉在外婆90岁那年为她塑造的,4年后外婆离世,周雪蓉留下了外婆的头发。
周雪蓉回忆,小时候跟外婆在一起的感觉是非常幸福温暖的,她一直都想着把这种温暖通过蜡像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来周雪蓉定居广州中山,就把外婆接到身边养老,并萌生了要给外婆做一尊蜡像的想法,外婆也非常支持。“泥稿做好之后,因为色彩不对,又没有植头发,我就给外婆看,外婆看了乐呵呵地问我:‘这老和尚是谁呀?’”
周雪蓉为了还原真实性,《外婆》作品的手,都是以外婆本人的手做的模型,所以从作品的手型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外婆多年类风湿关节的印迹。蜡像的衣服,也是外婆日常穿过的旧衣。
除了《外婆》,周雪蓉还创作过一组展现父亲和公公这俩亲家面对面下棋的蜡像作品。“有一天回家看到俩亲家在阳台上下棋,阳光照在俩人身上,勾勒出非常美的线条,我觉得这个情景很美好。联想到很多家庭老一辈的关系,我看到这种和谐的感觉立刻萌生了一种表达的欲望”。
周雪蓉笑称,为了支持自己的蜡像创作需要,父亲还特意留了很长的头发。“父亲从来没有留过那么长的头发,然后他说:‘这个头发都已经扎耳朵了,你快点看看行不行,长度够不够,我要剪了。’”最后,当周雪蓉完成这组《亲家》蜡像时,其逼真程度,竟然成功“骗”倒了同样作为蜡像专家的先生。
周雪蓉说,这些具有“视觉DNA级别”的蜡像作品,极易在视觉体验中达到“骗人”效果的一个原因是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