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老北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020-06-18 00:56:06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老北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嵇立平

  时下北京城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垃圾分类了,四类垃圾怎么分,每天都让北京人动足了脑筋。在旧时的北京,垃圾处理能力有限,不过胡同人家的垃圾也能大概齐地分出个“干垃圾”“湿垃圾”。

  1 环卫曾归警察管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曾由警察系统负责,当时叫“警卫共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成立了维护城市治安的工巡总局(后改名为内外城巡警总厅),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也归其管辖。工巡总局有一支清道队伍,由各区巡官、警察负责监督管理,督催清道夫役清扫马路路面、清运市内垃圾、疏通沟渠、进行卫生稽查等。

  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沿用了警察管理环卫的体制。1913年颁布《京师警察厅管制》,规定除总监外共设5处14科,其中第三处是卫生处,卫生处第一科掌管道路清洁、清洁工配置、公厕设置与修缮、公共沟渠管理。在1910年到1913年间,京师警察厅还先后在各个区设置了清道队、清道所,并且细化了工作规则。同时在警卫军中设立卫生兵队,专司清洁道路、洒水事宜。警察机关还备有土车,专门用于将垃圾运往城外或指定地点。

  1929年,北平特别市卫生局成立,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方归属卫生局管理。

  2 城市环卫工人称“清道夫”

  我们现在把城市中负责环境卫生的工人称为“环卫工人”,而旧时北京负责处理城市垃圾的工人,却有不同的称谓。

  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了《京师警察厅改订管理清道规则》,配备专门负责道路清扫的人员,称为“清道夫”。清道夫的日常工作是由警察率领,进行“泼洒、扫除、平垫、疏浚沟渠、拉运秽土秽水、其他关于道路之事”。据官方记录,当时北京城“有清道夫1495人,每20人编为一队,在马路及两侧、街巷胡同和沟渠陂塘堤岸进行清扫。秋冬两季每日工作9小时,春夏两季每日工作11小时”。

  1929年,市卫生局成立后,清道夫归属卫生局管理。卫生局在重要的街巷设立了垃圾桶,竖牌指定倾倒秽土的地点,还添置了焚秽炉。同时对清道夫的工作规定进一步细化,如“各班所管区域之土路及便道,应按时扫除,平垫泼洒”,“清道夫役扫集之垃圾,应运至指定地点,能焚化者,用秽炉焚化之,不易燃烧者,运送秽土代运场”,等等。对清道夫岗位人数的定编,初以“各区地面广狭不同”酌量分配,后来分布更趋合理,“视区域之繁简,而定人数之多寡”。

  不过清道夫的工作区域主要是马路大街和干线沟渠,而背街背巷老胡同清运垃圾的活儿,警察局要另外雇“垃圾夫”干。垃圾夫也被老百姓称为“倒土的”,他们无冬历夏都穿着一件印着“垃圾夫”三个白字的“号坎儿”,拉着一个木轮垃圾车,到各街巷胡同收垃圾。

  每天一清早儿,“倒土的”一进胡同口,就把手里的大铜铃铛“丁零丁零”摇动,嘴里还不时喊一句“倒土哦!”那时候胡同里没有垃圾箱,住家户儿听到声音便都端出院里装满炉灰、垃圾的土筐、废旧箱子、大簸箕,往土车里倒。拉个十来家,土车也就满了,垃圾夫拉到附近的指定地点一倒,回头接着再拉。

  3 “窝头队”干的都是苦活

  除了垃圾夫,警察局还雇有“秽水夫”,专门负责清运每家的泔水,俗称“倒泔水的”。

  秽水夫的泔水车也是笨重的两轮木头车,车上装一个大水箱,可以容十几挑儿水的样子,后面最下方有个洞,用木塞塞住,是往外放水用的。秽水夫一般会套上一头小驴拉车,每天下午到胡同人家院里,一进门先喊一声“倒泔水!”然后把一家家的泔水桶提出来把泔水倒进水箱。一车装满后,“咯吱咯吱”地拉到通地沟的“秽水池”倒掉,再返回胡同继续。

  清道夫、垃圾夫、秽水夫,干的都是苦活计,工作辛苦而报酬低微,伙食自然也好不了,被时人戏称为“窝头队”。

  虽然旧时北京有这些城市垃圾处理的机构、设施和人员队伍,但由于当时国力衰弱、战乱频仍,管理措施得不到实施,律令形同虚设,城市卫生状况一度非常恶劣,甚至被称为“垃圾城”,市民深受其苦。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状况才得到根本改善。

  掏粪先买“粪道”,粪场不乏“粪霸”

  除了渣土和泔水,粪便也是城市垃圾的一个重要部分。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没有下水排污管道系统,也没有抽粪机器,人畜粪便的清运全靠人力。不过,因为粪便是农民种庄稼的好肥料,因此粪便清运处理便成了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北京过去公厕不多,一般人家有茅房的也很少,出恭大多是用恭桶。从清后期开始,北京城的粪便清运就形成了一个专门的行当,执此业者被称为“粪夫”(即掏粪工)。

  老北京的粪夫以山东人居多,都是贫苦人出身。粪夫每天到各家各户或旱厕收集粪便,将粪便以肩担或车载的方式运往粪场“卸货”。

  粪夫归属不同的粪场,有特定的掏粪路线和区域,称为“粪道”。粪夫须遵从行规,“每至各巷打扫,行规极严,各走各道。若欲作此营业,须先出资买道,始可背桶下街”。

  粪夫分为“旱道粪夫”“水道粪夫”和“跑海粪夫”。“旱道粪夫”专门到旱厕掏粪便;“水道粪夫”专门为住户刷马桶。除了这些分好粪道的正式粪夫,还有一些散户,他们没有固定的粪道,大多在犄角旮旯拾粪,被称作“跑海粪夫”。

  粪夫掏粪运粪多在黎明时分,作家从维熙在《觅故记趣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