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杭州6月13日电 题:浙博“文物医院”探秘:清洗用上超声波 修复工具近千件
作者:童笑雨
十余种手术刀、镊子、超声波清洁仪、针灸针、口镜、洗耳球……走进楼署红的陶瓷修复室,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化学药剂的味道,在不远处的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医用工具,令人有种置身医院的错觉。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探访浙江省博物馆技术保护部这一“文物医院”。
楼署红修复的南宋官窑仿青铜陶卣残片,左侧为修复后的。 童笑雨 摄楼署红是浙江省博物馆陶瓷修复师,在这一岗位上,她已默默耕耘了近20个年头,修复了陶器、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青花瓷、彩绘泥塑等150余件文物。
“干这行,你得懂很多学科知识。”她笑称,工作室就是“文物医院”,自己像个外科医生,各式修复工具加起来近千件,每做一次修复,都要望闻问切。
“清创”时,用毛刷刷去瓷片上的浮尘,用手术刀清除残留在瓷器表面的泥锈,再用超声波仪器进一步清洗;做“CT”时,用耐火度测定仪检测文物烧制时的温度,容重测试仪测量密度和吸水率,三维视频显微镜拍摄内部裂纹;补缺时,选择医用打样膏或石膏材料做模;“缝补”时,用胶黏剂一一将破碎的器物拼接。
修复时需要的手术刀等工具。 童笑雨 摄她曾用4年时间,修复三件国宝级文物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