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非遗上直播 让更多古老文化“出圈”
2020-04-22 16:56:01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还记得去年的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出现的打香篆吗?这一非遗制作技艺近日在B站上展现出来,把香灰压平、点燃香粉等一个个细节,观众可以感受到非遗制作的独具匠心。一尺13方透雕竹子图案、半月牙造型的紫光檀木扇骨最近也登上了B站。打开抖音,赤水独竹漂的传承人将民族舞和汉服引入非遗的直播视频取得了超过77万的点击量。

  随着时代变化,非遗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观赏模式,逐渐打破常态,与时下潮流结合的非遗逐渐“出圈”。展览、直播、短视频等多种非遗传播形式层出不穷,深受年轻人追捧。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亟需要新鲜的血液注入,“非遗+直播”的新形式接地气,让古老文化火热“出圈”,非遗得以走入年轻人的生活中。同时,这一类直播也优化了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质量,打造了高品质直播,亦为非遗文化从展示传播到商业盈利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

  非遗正以更具亲和力的姿态融入年轻人生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中,既有口头传统,也有表演艺术,也不乏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其实,从非遗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来,非遗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曲高和寡,自古以来和民间生活密切相关。如何扭转人们对于非遗的刻板印象?如何让非遗融入年轻人的群体。前几年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和刘亦菲主演迪士尼新版《花木兰》,不约而同地将福建土楼这一著名世界级非遗引入,成为影视场景的重要部分,也成功地引起了青少年观众的注意力。

  扩大非遗的影响力,必然要让非遗走入年轻人的生活。抖音直播间传播效果显著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