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社交距离靠帽子,腰带要系双层才有品位
《清平乐》中,宋人的服饰也挺潮
充满人文气息的宋代,以其独特的审美哲学受到粉丝的追捧。讲述大宋风华的古装剧《清平乐》正在热播,剧中的服装道具被称良心还原,正在追剧的服饰史学者、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告诉记者,关于宋代服饰,有很多历史文献可以佐证,也有绘画、陶俑来参照。在皇帝通天冠、皇后凤冠,大臣品官服色等方面,《清平乐》依照南薰殿旧藏帝王像等史料进行复制,有模有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王凯超长帽翅被调侃
解读:保持社交距离 就为防上朝交头接耳
剧中,王凯超长的帽翅被观众调侃,当下强调社交距离,这个还挺适合抗疫。他自己也说,“不止一次被帽翅挡在门外。”
黄强告诉记者,所谓幞头是宋代的代表性服饰,尤其是直脚幞头,更是宋代服饰的象征,时代特点非常明显。
直脚幞头诞生于宋代,幞头则产生于北周。北周武帝时以幅巾裁为四脚,即加上四带,称为四脚幞头。隋唐时期,幞头内衬巾子(一种薄而硬的帽子胚架),就是说在幞头的里面用一个帽子架,支撑幞头,或者说给幞头固定形状,这种样式在唐代陶俑中有很多。幞头系在脑后的两根带子,称为幞头脚,随着这两根带子的加长,名称由开始的“垂脚”、“软脚”,变成了“长脚罗幞头”。到了宋代,幞头成了宋代男子的首服,除祭祀典礼、隆重朝会需要冠冕之外,一般都戴幞头。宋代的幞头已脱离巾帕演变成了帽子。
幞头之所以在宋代流行,还真是为了保持社交距离的,黄强说,“影视剧里大臣上朝很严肃,其实宋代初期并非如此,大臣在上朝时,也会交头接耳,传播小道消息,影响上朝秩序。幞头伸出两脚,初期两脚左右平直还较短,到了中期,两脚伸展加长,两脚伸出的长度约一尺左右。戴着这样的幞头上朝,为了避免幞头碰撞,官员们彼此就保持一定距离,至少相隔二尺,这样就无法交头接耳。”
幞头的种类很多,宋代流行的有五种:直脚幞头、局脚幞头、交脚幞头、朝天幞头、顺风幞头。此外,还有卷脚幞头、向后曲折幞头、销金花样幞头、一脚幞头、宫花幞头、牛耳幞头、银叶弓脚幞头、高脚幞头等。幞头的脚分为软脚、硬脚,又有圆顶与方顶区别。《清平乐》中官员使用直脚幞头的场合很多,其实直脚幞头使用是有局限的,在朝会时使用,又因两边直脚展开有七八十厘米,近距离活动不方便,因此其他场合多使用小垂的软脚幞头等。
宋代男士双层腰带引网友好奇
解读:袍子颜色分品阶,腰带也体现品位
宋代男子服饰,以圆领袍衫为主,百官公服也这样,除祭祀、朝会之外,都穿袍衫。剧中帝王和官员的袍色很多,用色有什么讲究?帝王的常服有赭黄、淡黄和红色三种。
宋代的公服(常服),沿袭唐制以服色来分别官职的大小。《宋史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