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衣裳五千年来的“高级色”
导读
翻开古籍,很容易看到诸如黄袍、红袖、乌纱、青衫、白衣等包含色彩的词语。这一方面说明古人发达的染色技术,另一方面也能隐隐看到色彩背后所传递出的等级制度和审美倾向。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魏晋时期,南京染黑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黑绸成为王公贵族们追求的时尚。而当时的南京乌衣巷,由于住着王导、谢安两位高官,宾客如云,再加上自家子弟出入,就成为一道黑色的风景。
中国人眼中的色彩并不是孤立的,除了不同的寓意和等级关系之外,还会在不同阶段经过哲学思想的统合,形成不同的色彩体系。透过这些色彩体系,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典型的思维方式。
从红色至尊、黑白对立,到五行统合五色
中国古人对色彩运用的第一个阶段,目前认为是红色至尊,这个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的考古支持。从直观感觉上看,红色是血及火的颜色,也被认为是太阳的颜色,具有热烈、明快、活力四射的特点。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在原始社会,红色可能具有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由此可以猜想,红色至尊是与敬拜神仙相连的,现代人红色辟邪的说法也许就是这种意识的遗痕。
过了红色至尊的年代,中国进入了黑白对立的阶段。从黄帝开始,上衣玄下裳黄,于是黑色成为那个时代的至尊色。这种情况一直向下延续到夏朝结束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