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物馆?这一“灵魂”发问,使得2019年几乎可以算作是博物馆学史上最为焦虑的一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沿用多年的博物馆定义被普遍认为已经过时,新的定义又难以顺利通过,突然之间,一直以来被我们观看和反思的博物馆丧失了它清晰的轮廓。但与此同时,“博物馆里过大年”“国潮文创”“夜场常态化”“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社区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博物馆游学”“品牌合作展”“回归文物”等头条热词,几乎全面覆盖了包括博物馆形态、建设、文创、教育、展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博物馆人正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支持下,卓有成效地发掘着博物馆横向意义上的文化枢纽价值,表达着博物馆更广泛的社会需求,也似乎为我们指明了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
纷繁热闹中,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丝路文化”“汉唐追慕”“古代书画”为主的五大类展览成为2019展览井喷之年中最大的赢家,但暴露在其中的诸多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警醒。虽说刘勰在《文心雕龙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