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明十三陵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明定陵于1956年开始考古发掘,是我国第一个按计划科学发掘的帝王陵寝,定陵博物馆于1959年原址建立并正式对外开放。在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之际,“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暨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昌平举办。据悉,定陵地室出土文物2600多件,仅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多达600余件。
一些学者认为,明清皇家陵寝作为老牌的世界遗产地,在遗产地保护管理上面临一些建设与发展的压力,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普遍的挑战。
定陵发掘历史图片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明清皇家陵寝保护管理单位、国内部分世界遗产地、博物馆、相关科研院所近60家单位110余人,会议围绕“明清皇家陵寝的保护与发展”展开,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分享。
会议现场
12月19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由清华大学吕舟教授主持。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唐拥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岩、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韩扬、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青分别就明十三陵的保护发展成果、定陵考古发掘、明十三陵德陵的保护工程及保护理念、《回望大明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