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头条  
巡视花坛保“颜值”
2019-10-05 15:04:36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Admin  分享:

红色安全帽,黄色反光背心,10月3日下午三点,陈鹏举跨进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中心花坛的护栏,开始进行国庆期间白班的巡视工作。护栏外,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围着花坛拍照、观赏。护栏内,陈鹏举绕着底部直径45米的范围转着,一会儿俯下身观看花朵的造型和样态,一会儿探身进去拣出枯枝残花和垃圾。几乎每走两三步,陈鹏举就要停一停,一圈巡视下来,他的额头已经见汗了。“我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保证及时发现花坛的每一个问题,及时维护。”陈鹏举说。
 
陈鹏举是一名90后,作为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全程参与了长安街12组国庆花坛和天安门广场“普天同庆”花坛的布置工作。10月2日上午,“普天同庆”花坛亮相后,陈鹏举的工作重心转为日常巡视和维护。围着花坛转三圈,外人看起来不起眼儿,甚至不明白陈鹏举在检查什么,可是在这位90后工程师眼里,这是为大花坛“保鲜”的重要一环。
 
“每天广场的人流量大,这里又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点位,所以一定要保证花朵都是精神的。”说着,陈鹏举停住脚步,蹲了下来,用眼睛仔细观察着,还用手比划出一道道弧线。
 
他告诉记者,花坛底部按照不同的层次和花种布置,如果花朵饱满,绽放充足,弧线的弧度将会非常清晰,一旦出现模糊或者弧度不够,代表相应区域存在问题。
 
十几秒钟后,陈鹏举起身,随即探身扒开一片黄色的小菊。果然,根系部分的土壤已经裸露。只见他一边拣出残花和枯枝,一边在手机上记录下“东侧”“菊花”“补植”等关键词。
 
原来,每天晚上广场清场后,负责维护、补植、修剪的工人就会进场。白天的巡视恰似维护师傅们的眼睛。
 
缺位的要补充,不饱满的要换掉,在陈鹏举眼中,这样的巡视仅仅能够维护花坛的“面子”,而他每一次巡视,还要关注花坛的“里子”,也就是喷灌系统的角度是否准确。
 
花坛的喷灌系统打开了,喷头喷出一道道水线,在花坛周围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雾。陈鹏举说,整个花坛的“基座”分为滴灌和喷灌两种模式,坡架上端为滴灌,坡架下端为喷灌,检查的重点是喷灌的部分。
 
“浇花最重要的就是看根系和底部土壤有没有浇透,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喷头的角度决定了花朵能否均匀灌溉。”陈鹏举介绍,夜间维护期间,负责补植的工人难免触碰喷头,广场的风力也会造成喷头角度偏差。有的时候,偏差一到两度,喷头的水线就会喷到花坛外侧,不但浪费,还会导致水量不足。
 
看似简单的巡视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陈鹏举和同事们每天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巡视着、记录着、修补着。他告诉记者,自从今年八月底进入国庆最后冲刺阶段以来,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和女朋友见面了,连轴转、“白加黑”更是家常便饭。
 
“每天在广场里巡视,我就能轻轻松松超过一万步,基本上都能达到两三万步。”陈鹏举打趣说,因为长时间处于室外,全身都是“小麦色”,现在自己已经完全不像一个工程师了。
 
看着花坛周围游客们的笑脸,略显内向的陈鹏举也笑了。“我已经买好车票了,值完这几天班就回家看看爸妈,陪他们抓住假期的尾巴。”陈鹏举说。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