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依然寒气逼人,冷风阵阵。从城里到乡下,从小区门口到村口道边,随处可见防控疫情检查点,一个个检查点也成为该旗严控人员流动、打好疫情阻击战的重要关口和前沿门户。在这“把关守隘”的队伍中,有一支力量不容忽视,这就是坚守在各村卡口防控一线的诸多脱贫户。
“你们看,那位正在卡口值勤的大姐,就是我们福胜村的脱贫户王玉兰。虽然每天在这里值班特别辛苦,但是王大姐特别负责任。”喀喇沁旗乃林镇宣传委员徐全忠指着卡口检查点上的一位群众告诉记者。
王玉兰作为乃林镇福胜村的一名脱贫户,2月5日得知村里设置卡口防控点,需要值班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的消息后,主动提出要加入值班队伍,并发出了“疫情不结束,我就不回家!”的铮铮誓言。
“虽然我年龄较大,身患疾病,但是我有人熟为宝的优势,是不是本村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能及时准确的劝返人员。”王玉兰说。
上岗后,王玉兰始终坚持在卡口防控一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履行着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是本村村民,还真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村里的排查劝返工作效率也因此提高了很多。
与王玉兰一样,该镇还有许多积极投入卡口疫情防控工作的脱贫户,他卜营子村4组村民王晓军就是其中一位。
2月 6日上午10时,王晓军骑着电动车,车上拉着牛奶、矿泉水、奶茶和饮料,来到村里的卡口疫情防控点慰问值班人员。虽然王晓军诚意十足,但值班人员多次谢绝了他的好意。可是不管别人怎么劝,他都坚持把物品留下。
“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我顺利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去年家里养了8头牛,人均收入7千多块钱。现在全国人民都在抗击疫情,你们为了咱村百姓,冒着很大风险,非常辛苦的在这里工作,这些物品就是我的一点心意。如果需要,我还要与你们一起站岗值班!”王晓军诚恳地对值班人员说。
“虽然天气寒冷,但却为我们送来了爱心和温暖,有了大家伙儿的支持,我们一定团结一心,努力站好岗。”他卜营子村党支部书记綦延军激动地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几年来,乃林镇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引导并帮助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展产业,拓展增收途径,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该镇众多脱贫群众挺身而出,勇敢走上各村人员防控一线,成为防控疫情、控制人员流动的“守门人”和“逆行者”,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自党中央部署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喀喇沁旗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志智双扶的脱贫发展思路,在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全面推进“菜单式”扶贫、扶强带贫、资产性收益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同时,大力开展扶贫扶志行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氛围营造、组织脱贫典型评选、实施文化引领等多种手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信心和勇气,全旗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脱贫典型,有多人被评为赤峰市脱贫模范。2019年4月,该旗顺利摘下戴了20多年的国贫旗帽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时光的指针悄然指向2020,当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新春的喜悦,喀喇沁旗的众多脱贫群众纷纷走出家门,主动请缨参与到各村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出钱出物,出人出力,通过不同形式,助力疫情防控。
“我虽然是贫困户,还不算富裕,但是在党的扶贫政策扶助下,我早已顺利脱贫。脱贫不能忘恩,现在防控疫情形势这么严峻,我也要做点贡献,献上一份爱心!”在该旗小牛群镇大牛群村村委会,脱贫户刘素艳主动拿出200元钱,支持村里防疫。
刘素艳是大牛群村十五组的精准扶贫户,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公公早已去世,婆婆因患脑血栓导致偏瘫,家境十分贫困。近年来,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刘素艳通过自身努力,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还投身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来增加收入。经过努力,刘素艳一家不仅顺利脱贫,还成为村里的光荣脱贫户。
“吃水不忘挖井人。”疫情防控开始后,刘素艳就始终战斗在村里的防控检查点。正月初六那天,刘素艳还主动招呼村里的公益岗位人员,参加全村的环境卫生清扫,共同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来临我不怕,只要咱听党的话”,在严峻的疫情考验面前,喀喇沁旗的脱贫群众,积极响应,担当作为,从南台子乡的秦志远到河南街道马鞍山村的马金豹,从乃林镇的王晓军到小牛群镇的刘素艳,一位位脱贫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燃了脱贫群众参与防疫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喀喇沁旗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活力倍增。(郝天泽 马文基)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