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博会上展出的绞胎瓷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目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创作的绞胎瓷作品《中华龙》,正是出现在美术教材上的作品。 柴战柱的妻子李红霞介绍,目前,国内外博物馆中绞胎瓷瓷器存世仅60余件。 绞胎瓷源于唐朝,兴于宋朝。北宋南迁之后烧制中断,绞胎瓷技艺失传。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柴战柱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绞胎美术瓷、绞胎瓷韵画、绞胎剔花艺术瓷等种类,重现了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的绞胎瓷珍品。 柴战柱创作的绞胎瓷作品《中华龙》《硕果累累》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中华龙》作品入藏英国珍宝博物馆、香港东方艺术博物馆等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作品《硕果累累》《花开富贵》《盛世和谐》等入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典。(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曼玉)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