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日近长安远”,出自《世说新语》,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喻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周瑄璞的长篇小说《日近长安远》,讲述了两个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女孩,高考失败后,为了心中的梦想,以不同的方式离开故土,开启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今天上午,由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陕西作协、《十月》杂志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周瑄璞长篇小说《日近长安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书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个用身体开疆扩土,一个顺天知命踉跄前行。她们是改革大潮中最普通的小人物,是部分当代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同时,作品也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风貌进行了侧面描摹。
《日近长安远》是继《多湾》之后,周瑄璞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与会专家认为,《多湾》很好地继承了陕西文坛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日近长安远》的创作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艺术探索。作品不仅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书写了由乡到城,一代人身经巨变的过程,更对女性情感、身心成长、人格形成、人物命运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这样评价:“这小说的好处不仅在热闹繁华,热闹繁华无数人写过,它的好处和难处是,热闹还能收起来、兜得住,还能存得住平静淡远。”
周瑄璞
周瑄璞著有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长篇小说《多湾》获得柳青文学奖,《日近长安远》是2016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文化副刊部编辑)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