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块瑰宝。它收大千世界于眼底,方寸之间现神奇。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书画艺术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和技法不断创新完善,作者能抒写情怀,欣赏者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艺术之高下最终表现为境界之高下,而境界又以学养为最高。当今时代,随着中国书画艺术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人才辈出,但归根结底,仍是看学识、品味之高低。
历代艺术家以笔墨做供养,以性情为风尚。故每每赏其作品神清而气朗,意真而性明。书画是漫长人生经历的自我写照,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书者,心画也。书品总是与人的心境相一致,心境也是与人品相统一的。书之道,精美在于运笔,巧妙在于布白。古人道:“墨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这些说的主要是结构方面的问题。白纸落墨,在证明了字体的准确之后,结构更趋近于创造一种精神性,让黑白转化为美的境界。书画创作中“墨之量度”由于真实,相对来说易于把握。而“白之虚净”则是对墨迹的一种理性制约。我们常说的“书卷气”更多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
徐景水先生常年临习名家名帖,银钩铁画,显示出了不凡的功力,他用笔简古,结体平实,章法得当,堪为佳构。书法创作风格,当属于遵守传统一路而不慕时尚流行之风,字体上不求过分变异,笔墨精润而散发古之气韵,并有时代所需风范。徐景水先生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黑白中营造一种笔墨氛围。字里行间的抑扬顿挫、气势、韵律、结构、情趣跃然纸上,并挥洒天地间的混沌之气。
徐景水先生的书法作品风格洒脱、自然,从作品点画之间,不难看出其独有的艺术语言变为真、善、美的人格形象。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在这里徐景水先生的书品和人品得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独有的艺术风格也尽显无疑。
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那么书法风格就是书法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无论养成何种艺术风格、形成何种艺术流派,都离不开其中的“神气”。
书法艺术中的“神”,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化的“神”,而是指艺术作品跟自然之美比较之下得出来的状态结果。表现的状态要比同等作品在感官刺激下显得卓尔不群。“气”,是所有人都能感知的东西,它既是以一种物化而存在,又是以一种审美的哲思而存在,且具有一种精神生命的指向。在书法艺术创作中,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并相互感知,凝结在作品中的笔意墨象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所以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都强调凝神静气。
其实一切形而上学里的观念,由外在形象落到纸上的痕迹,都会表现出情感、想象力之气,将这股气有力地塑造成一个又一个的字,而后由“气”而“神”,神气十足,气韵生动。落于纸面的书法作品,其实就是在观想象的“神”,是由气而升华融入于神,是真正的艺术性的真气,而不是“山林气”、“市井气”、“江湖气”等等,书法可以说是作者内在的生命向外延展出的路径之一,若作者愿意作画,或者从事别的活动,都会有这种“气”的外显, 是“文气”、“古气”,更是“元气”。这个“气”是最传统、最特色、最原始的中国文化之气。气、神统一成一体,就有了“神气”。可以是嵇康的“神气晏如”,是江淹的“神气激扬”,也可以是袁彦伯的“神气怡然”。气之足,力使然,神之全,格韵至。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力是平衡之力,不能过,不是看上去刚性的那种力,而是揉中带刚的力,是有骨的气力、气势。是观其风骨,颇得壮气之力。《文心雕龙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