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20年湖北省商务(招商)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会上,湖北省商务厅厅长秦军介绍,2019年全省商务系统扎实推进商务领域稳增长、调结构、促开放、惠民生各项工作,商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商务经济稳中向好。1-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97.7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3543.5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国9.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20.8亿美元,同比增长9.8%;外商直接投资(商务部统计口径)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1%,总量居全国第9位。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5.1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59.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0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外贸市场、商品结构优化取得积极成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20.2%、37.8%,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达38.8%。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节能、智能产品消费快速增长,电商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4.6%。利用外资量质齐升,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8.5%,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新增34家,累计达314家,保持中部首位。招商引资亿元以上开工项目近3000个,项目金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9%。
改革开放扬鞭奋蹄。推动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开放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若干意见》,实施开放发展6类重大工程和72个重点项目。湖北自贸试验区前10月新设企业数同比增长60%,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6%,累计形成13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省内推广,16项在国家层面采纳,新增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多项指标全国排名靠前。1-11月,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381.4万吨,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同比增长14.9%,新增国际客货运航线9条。
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深挖消费潜力,支持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消费市场下沉,激活农村消费,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做好家政、养老等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开展“荆楚优品”及楚菜品牌创建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流通创新,推动出台湖北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二十条措施,做好城乡高效配送、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推进便利店+餐饮、便利店O2O、无人便利店等新业态落地;助推电商发展,支持本土龙头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触电上网”,实现数字化转型。
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
紧盯重点市场,着力开拓30个重点市场,实施2020年“百展行动”计划,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培强做大外贸主体,推动龙头企业提升出口质量、生产型企业和本省产品扩大出口,支持县域外贸“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加大新业态赶超力度,发展汉口北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试验区,优化“楚贸通”功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高水平建设武汉、黄石跨境电商综试区;主动扩大进口,加大优质消费品、大宗商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建设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和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创新服务贸易,支持襄阳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申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支持光谷产业园创建国家数字出口基地。
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
建好招商平台,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德荆州生态示范城、孝感日商产业园、湖北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等园区支持力度,谋划建设中德、中美、中日、中印产业园区;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吸引外资力度,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建立健全外商投诉机制,开展“外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做好企业跟踪服务。
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
创新对外合作方式,推动援外与工程、外经与外贸、园区与投资、央企与地方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融合发展,争取国家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对外援助重点项目,引导湖北企业与境外企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拓展海外经贸网络,力争将中比科技园、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打造成与沿线国家合作新典范;积极参与国家多双边区域合作,深化与重点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精心筹备境外经贸活动,积极承办双边或多边国际性会议。
畅通开放发展新通道
有序推进口岸开放,推动武汉港、宜昌三峡机场、恩施机场、鄂州机场等口岸重点项目落地,支持武汉航空口岸加大航线开辟力度,打造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支持武汉港、黄石港开通直航航线,推动中国湖北-日本关西江海联运项目常态化运营;积极培育口岸经济,持续推动宜昌、襄阳、黄石综保区申报工作,指导鄂州市做好综保区可行性研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口岸提效降费,加快电子口岸数据资源互联共享。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