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美食视频播主李子柒在youtube上走红,引发了不少关注。这其实是相当积极的现象。李子柒的视频都是以中国传统的乡村生活和其中的独特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受到各国公众“跨文化”的喜爱,这其实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也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地介绍了中国美食和独特的生活样态,让人们对中国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让人们能够跨越文化的障碍。这显然也是一种生动的文化传播,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部分。这种传播所具有的效应是积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出去”的一部分。虽然它可能还不够高大上,但其亲和力和生动性足以让人们看到一个有趣可爱的“活的中国”的形象。这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应有之义。
从这样的一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跨文化”传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不是自己觉得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就能够被人理解。好东西也需要在传播中被受众接受。文化的传播更要注重取得实效,更要注重受众的反应从而达到好的效果。这其实是很好的文化传播。要考虑到受众的需要和他们易于理解,这样才可能不断扩大传播的效果。如果和受众距离太远,效果也不会好。只有能够和他们的期待视野相互融合,传播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和“润物细无声”的切实作用。这就需要对传播对象的状况有深刻理解。相对窄的对象,传播就需要更有针对性。而对于更广泛的对象,传播就要寻找其“最大公约数”。这种对于对象的感知能力其实是传播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要要考虑到内容本身的特点,太艰深复杂,在本国文化中都需要很多的学习才能理解的内容,可能具有极高的价值,也是文化传播需要重视的高端方面,但由于其特性的特殊性和在文化内部的深度,就不容易被说清楚,不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这就需要如何化繁为简,化深入浅,把复杂深刻的内容以更好的方式来传播。从一般性的理解、了解出发,就有机会让更深入和丰富的内容得到更多的传播。这其实是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工作,它也需要更多的文化的创新和内容的丰富。这样才能让用真正优秀的内容获得更广阔的接受。另外,传播路径要活化。能够用更多样的路径,更具市场性的方式得到更多的传
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路径活,多条腿走路,让传播的效能得到更多的展开,应该是让人更多地自主地接受,主动地受到吸引,正是文化传播的更为有效的方式。
李子柒的传播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观察,也是大的文化传播的一个部分。这种传播可以从费孝通先生流传极广的几句话得到启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几句话当然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最好的注脚,也是对其路径和方法的阐释。“各美其美”就是人们对于自身文化的肯定和认同,这是相当自然的,深植于自身文化之中的。这是“同”的认同,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必然。李子柒的视频其实是对于自身和中国当代乡村文化独到的美的发现,以这种发现来进行跨文化的传播。美人之美,就是在文明的对话之中对他人的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肯定,对于他人和自己相异的文化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知,这是“异”的认知和理解。外国网友对于这些视频的兴趣和理解也是这种跨越了差异的文化上的更多的认知,这对于跨域文化的障碍是有益的。美美与共,就是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对于文明进步的追求,各自受到不同文化启发之后的努力。这可以说是“融”的努力。而最终的“天下大同”,则是一种人类共同理想的追寻,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寻,这是一种“和”的境界的展开。由“同”开始,深入地理解他人之“异”,由此达到“融”的共同进步和提升,最终达致一种“和”的境界。这个对于文明互鉴的理解和认知是相当重要的。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其实正是人类发展的基础。这里的中心其实就是能够是实现“美美与共”的追求,在文化交流中显现出更为包容和更为开阔的认识,这其实是最关键的。
在当下文化的交流往往被一些偏见或扭曲影响的状况之下,在一些刻意强化争议和隔断的观念的作用常常出现的状况下,“美美与共”的观念就更为重要,更为人们所迫切需要。这其实需要从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在跨文化的传播中用更灵活的方式和路径,让容易被理解的能够得到更好的阐释和更丰富的传播,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跨越文化的阻隔和障碍,让“美美与共”成为自然而然的交流的方式和路径。“美美与共”是化解和超越障碍的有效的方式,是我们通过生动的文化传播获得更多的理解的基础。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