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外语标识太“见外”,是时候“言归正传”了
2019-12-07 10:00:08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消火栓被翻译成火灾,地铁“东北出口”被翻译成“出口到东北”……难以想象,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英文翻译,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北京的公共场所。据媒体报道,北京将出台《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对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使用予以规范。

语言的基本用途是信息交流。不过,一些似是而非的外语标识对中国人来说是“外语”,对老外来说同样“见外”。明明每一个单词都认识,合起来却一脸懵;看上去是英文,实际上却是用中文语法生硬凑出来的“洋汀浜”。这类翻译闹出的笑话在网上比比皆是,偏偏它们还以“服务”“引导”的姿态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指示牌、标语牌上,这就不但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反而会误导他人、增添麻烦了。

除了实用性以外,公共标识还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公共形象。外语标识的小错误,也可能带来城市形象的大损伤。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