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走进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品赏古建筑间的南粤匠心
2020-04-22 16:55:54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在广州地铁一号线上,有一站叫“陈家祠”。从地铁站出来走不远,便可看到一座屋脊上布满精美雕刻的传统建筑。陈家祠落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广东各地陈氏宗族合资捐建的合族祠,又称“陈氏书院”。陈家祠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郭沫若曾赋诗赞其“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这座久负盛名的百年古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在地。博物馆收藏各类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2万多件(套),设有11个展厅,向观众展示岭南传统建筑艺术和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

建筑艺术中西合璧

陈家祠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由19座单体建筑组成,呈三路三进、两庑九厅堂式布局。整个建筑群长廊相连,庭院穿插,厅堂轩昂,园林秀美,处处细节体现出匠心。

来到“陈氏书院”正门,两扇高大的黑漆木门上,绘制着两个4米高的门神,这是广东地区现存最大的彩绘门神,格外威严气派。

跨过门槛,迎面隔挡外部视线的屏门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凑近细看,每一幅图案都生动有趣,蕴涵寓意。大芭蕉象征家大业大,芭蕉树下一只母鸡带着7只小鸡觅食,象征儿孙昌盛。苍劲的老竹盘绕成“福”字,形成“祝福图”(谐音“竹福”),下方还有两棵小竹笋,象征后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中大量采用吉祥图案、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题材,表达祈求兴旺吉祥的美好愿望,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高级讲解员曾翔说。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自古以来是对外贸易重镇。频繁的贸易交往孕育了广东开放包容的气质,也影响了建筑艺术发展。陈家祠有不少建筑装饰反映出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在首进东厅北面墀头上,刻着一处别致的砖雕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