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自古以来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博大的中华文明。三星堆、河姆渡、金沙等历史遗址的相继发掘,逐渐证明了长江也同黄河一样,孕育了中华文明。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40年),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年)穿越云南,对金沙江、澜沧江、丽江等水域进行实地勘查,最终著成《盘江考》与《溯江纪源考》,并确定了金沙江为长江源头这一地理事实。然而,在明朝之前,岷江被认为是长江的源头和主流,并被称作“大江”。岷江地处长江上游,是川蜀居民的生命之水,川西平原由岷江水冲击而成,蜀地文明也由此诞生。
大江之上
战国末年,秦国名将司马错向胸怀统一天下之志的秦惠王建议夺取蜀地。他说:“其(蜀)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国)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