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路艳霞
今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的武汉将正式迎来解禁的日子。这段时间,武汉大学教授、文化史名家冯天瑜驻足武汉家中,他静心阅读、思考,修订近作《中华文化生态论纲》校样,在书首写下“谨以本书敬献封城两月的武汉父老乡亲”。日前,冯天瑜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记者:“封城”期间冯先生读什么书?
冯天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人类面临一次严峻的生态危机,其对国际社会冲击力之巨大,为“二战”结束后七十余年所仅见。而疫情及抗疫之战又给我们以诸多启示,所谓忧患启哲思。机缘巧合,此间我正在修订新作《中华文化生态论纲》校样,三个月来围绕“文化生态”论题阅览,重读了中外典籍,涉猎《诗经》《周易》《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明夷待访录》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人类简史》《历史的教训》《罗马家俱乐部》《寂静的春天》等篇什,形成“大疫期间议生态”“上医医国”“商贾救亡”“采风与诗谏”“勿入修昔底德陷阱”等议题。
记者:您说阅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不少体悟,能谈谈吗?
冯天瑜:浏览唐初“药王”孙思邈的医药学名著《备急千金要方》,确有入山探宝的感觉,书中尤其开人神智的金句是:“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其出典《国语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