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人好,又逢中秋佳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史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这一天,因秋日清朗明净,也几乎是文人最寄情舒意的日子。诗文之外,在艺术领域,目前已发现最早与之相关的,当数汉画像石的四幅《嫦娥奔月》。而关于中秋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则有被清代乾隆列为“三希”之一的《中秋帖》、宋代赵佶《闰中秋月帖》、明代沈周 《书中秋诗》等,此外,五代《浣月图》南宋册页《瑶台步月图》都描绘了明月的皎洁与古代风俗。
名帖中的中秋
作为故宫博物院最著名的藏品之一,《中秋帖》卷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为东晋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