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在中国制造、流通不过半个多世纪,虽然在漫长的货币发展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其数量庞大,品类繁多,形制及版别的区分,极为复杂,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种钱币都无法与之比拟,置身其中,方可体会其独特的收藏魅力。近年来,随着机制银币价格一路走高,铜元行情也悄然启动,尤其是稀见样币以及顶级品相的高分流通币,身价已今非昔比。今秋诚轩再次呈现以下清代、民国铜元珍品,必使铜元爱好者欲罢不能。
Lot 2265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一分试铸样币(PCGS SP61BN)
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欲从根本上解决银圆与铜元币制的混乱,当年四月,度支部下令造币权收归中央,仅留六省造币厂作为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的分厂,其余一律裁撤,同时颁布《币制则例》,确定国币单位名称为“圆”,以银为本位,壹圆为主币,其余小面值银、镍、铜质为辅币。其中,铜辅币铸有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个面值,委托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设计制模,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铸造。后因新铸铜币与旧制产生混淆,暂缓铸造,而后再行铸发的铜币面值均与此不同。从宣统年造大清铜币的存世数量来看,除一厘、一分有短暂流通外,其他三种面值存世数量稀少,可能当时极少量进入流通或根本就没有发行。这些铜币中还有厚、薄坯等不同试铸样品。此枚一分红铜币,币坯制作精良,压力十足,外缘明显异于流通币,属甚为少见之试铸样币。
Lot 2267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青铜试铸样币(PCGS SP63BN)
出版:
《中国铜元鉴赏》,页176,图NO.638,郑仁杰著,台湾采石积图书公司,1997年
《中国机制铜元目录》(第二版),页235,图HB.97b,周沁园、李平文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
来源:马来西亚华侨收藏家黄元文旧藏
纪录:1994年6月11日香港钱币拍卖会“已故收藏家黄元文先生之收藏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