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百姓生活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非遗融入百姓生活  新华社记者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华社记者在青海、甘肃、广东、湖北等地举办的各项活动中看到,传【详细】
2020-06-18 00:55:12
  武汉:非遗老字号借助“云端”焕发新生机  新华社武汉6月13日电(记者廖君)300岁的老品牌汪玉霞推出樱花饼、芝士草莓等新产品;蔡林记热干面在淘宝上开店,推出黑鸭脖味、藤椒味等“【详细】
2020-06-18 00:55:09
  上海:拥有305年历史的商船会馆修缮后首次开放  新华社上海6月13日电(记者孙丽萍)飞檐凌空、藻井华美,大殿正门高挂“国泰民安”匾额……拥有305年历史的上海首个同业会馆【详细】
2020-06-18 00:55:09
  中新社福州6月13日电 (记者 林春茵)“今年,我们魏荫铁观音全面开启云购物模式,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代言人。”国家级非遗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13日在福州如是说。  当天,【详细】
2020-06-18 00:55:06
  将热爱进行到底【详细】
2020-06-18 00:55:06
  文史专家为你讲述山城“出租车行业”发展历程
  重庆清代就有“出租车” 起步价25个铜钱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出门已经习惯在路边招招手,就有一辆黄色的“出租车”停在身边。  【详细】
2020-06-18 00:55:04
  本网客户端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上官云)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仔细研究它的建都史,常有人好奇:金中都遗址在哪儿?元大都的“城市规划”啥样?明朝时北京城为何呈“凸”字形……【详细】
2020-06-18 00:55:04
  重新打捞张光宇  本刊记者/隗延章  发于2020.6.15总第951期《中国新闻周刊》  九年前,98岁高龄的画家黄苗子获得“中华艺文奖”,奖金100万元。他的书面获奖感言中频频谈及的却【详细】
2020-06-18 00:55:03
  云冈石窟是怎样“搬”到浙江的  山西大同距离杭州1500多公里,很多杭州人没有机会亲身去云冈石窟实地感受石窟艺术。不过,在浙江大学刚刚开幕的一个展览上,却可以让人不用去到大同【详细】
2020-06-18 00:55:03
  本网杭州6月14日电 (江杨烨)炎炎夏日来一口冷饮,是现代人生活中的美好体验。6月13日,中国茶叶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茶博”)正式发布银质“伴月”冰茶壶。据悉,该壶是中茶博根据古老的【详细】
2020-06-18 00:55:00
  本网甘肃临夏6月14日电 (记者 刘玉桃)绘画、打样、粗雕、出细、打磨等,走进甘肃临夏砖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十多位艺人正在制作砖雕,他们中有一半曾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里工作【详细】
2020-06-18 00:55:00
  本网唐山6月14日电 (记者 白云水)千百年来,渤海湾的曹妃甸潮起潮涌。这个曾经被伟人孙中山指点的小沙甸,如今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省唯一的沿海自贸片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详细】
2020-06-18 00:54:55
  本网南宁6月14日电 (林洁琪)6月13日,“地苏河,故乡的河【详细】
2020-06-18 00:54:55
  本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法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在北京和巴黎举行“云启动”仪式。中法联合出品 纪录电影《北京人:人类【详细】
2020-06-18 00:54:50
  伴随国内儿童阅读需求上升,少儿阅读市场逐渐扩大。然而,部分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童书流入市场,容易对少年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童书里面奇葩多  一本名为《小熊过生日》的儿童【详细】
2020-06-18 00:54:50
  本网上海6月14日电 (郑莹莹)“疫情很无情,但给了我们另外一个空间去发挥、探索,慢慢让传统文化走出一条新路”,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  随着疫情逐步缓解,经历停演期的上海戏【详细】
2020-06-18 00:54:44
  宝山红烧【详细】
2020-06-18 00:54:44
  本网福州6月14日电 (记者 刘可耕)“闽剧不仅是福州独特的记忆,更是全福建乃至全国都不可遗忘的艺术瑰宝……”炎炎夏日,“非遗”闽剧传承人、一级演员林颖在福州市“劳模大讲坛”与大【详细】
2020-06-18 00:54:41
  本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线上系列音乐会第九场“四季留声”13日如期而至,继续在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及多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截至14日中午,本场音乐【详细】
2020-06-18 00:54:41
  本网合肥6月14日电(刘鸿鹤)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清代黄铜厨具……6月14日,在安徽“第一侨乡”肥东县长临河古镇,一座徽州古宅里收藏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与饮食相关的老物件。四水归堂【详细】
2020-06-18 00:54:36
  本网太原6月14日电 题:距今600余年大关帝庙“重生”:传承关公文化与晋商精神  作者杨佩佩  古都太原的繁华闹市中,因主题展览、文创产品、书画表演等丰富多样形式的融入,一处“【详细】
2020-06-18 00:54:36
  本网福州6月14日电 (郑江洛)福建省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文化历史悠久,庄寨已然成为永泰地标性文化符号。近年来,永泰法院不断加大古村落古庄寨文化司法保护,打造“生态+文态”司法品牌【详细】
2020-06-18 00:54:29
  本网福州6月14日电 (记者 林春茵)来自福建永泰的李干,用盐、香料腌渍加工,漂洋过海,尤其风靡日本。福州传统小吃线面,细可穿针,嚼不粘牙,也是多少华侨华人心目里的家乡味。福建工【详细】
2020-06-18 00:54:29
  我国工业博物馆现状与发展方向  《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推动建设分行业、分区域、工业博物馆体系”。将建立工业博物馆作为主要【详细】
2020-06-18 00:54:22
  患难见真情 共同抗疫情  【详细】
2020-06-18 00:54:22
关于中国文化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