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客户端北京12月25日电 题:唐朝最苦的诗人,也拒绝面向人生躺平
作者:袁秀月
还有几天就2021年了。都说2020年是糟糕的一年,很多人经历了来自生活、工作和身体的“暴击”。
有人说,一言难尽;也有人说,体悟到了众生皆苦。
不过,还有个词叫“触底反弹”。2020年快要结束了,我们再最后“丧”一次,讲讲唐朝最苦的诗人孟郊。
制图:雷宇竺46岁才中举
在中晚唐诗坛中,孟郊并非无名之辈,就是现在,他的那首《游子吟》仍是很多学生启蒙时期必学的诗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整首诗辞藻并不华丽,仅凭几个动作就描绘出母亲的爱与担忧。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孟郊临行前作的一首诗。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孟郊与母亲团聚时写下的。
孟郊出生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安史之乱发生时,他刚四岁。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实力大大削弱,并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到唐德宗时期,更是出现藩镇起兵反叛之乱。内忧外患不断,唐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孟郊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并非豪门世族出身,父亲孟庭玢只是昆山县尉一个小官。然而,圆满的家庭生活并没持续多久,孟郊的两个弟弟出生后,父亲孟庭玢就过世了。
幼年丧父,使得孟郊早早就明白了事理,在读书文采上更是出众。但孟郊并未像他人一样,早早就准备入仕。
据说他早年隐于嵩山,直到40岁后,才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孟郊本来信心满满,对于入仕也抱着积极的态度,但很快他就在长安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
贞元八年(792年)到贞元九年,他两次进京赶考,两次都名落孙山。在《落第》和《再下第》中,他曾如此描述自己心中的苦闷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