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追索,六十八件流失文物回家记
国家文物局日前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68件流失英国文物成功追索回国的有关情况。一个讲了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的中国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1 一波三折 尚有遗憾
这个故事开始于25年前。
1995年2月,英国警方向我驻英使馆通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国家文物局初步鉴定为我禁止出境文物。
当年3月,英国警方实施“水烛行动”,截获扣押嫌疑人运抵英国的大量文物。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为走私中国文物。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展开追索。
1998年2月,迫于中方压力,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4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流失文物追索案例;8月,该案另一名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和解,归还7件文物。
现年68岁的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至今仍记得25年前走进库房的那一刻,“真的是被数量震惊了,地上挤挤挨挨的全都是文物”。当年,他作为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受命和北京文物专家章津才一同赴英国伦敦鉴定文物。李季坦言,在做鉴定的时候,自己心潮难平。三千多件文物,“足够办一个博物馆了”。那批文物涉及年代跨度特别大,从古生物化石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历朝历代,一直到明清。“连清代石碑和碑额都整个原封不动给运过去了。”李季回忆道。
但是,由于该案中一名文物购买人拒绝参与协商谈判,涉案的68件文物只能一直被英国警方扣押。而这个文物回归的故事,也留下了遗憾。
2 锲而不舍 圆满结局
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且听下回分解”。国家文物局始终未放弃追索,与我驻英使馆、英国警方保持联系,长期关注进展。
202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联系我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批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主动提出希望将该批文物归还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立即重启追索机制,向英方发出追索函,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
7月29日,我驻英使馆公使衔参赞于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