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一曲醉古今
李德禄
燕歌戏是北京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当地有着“戏曲活化石”之称。它无事不记,无事不唱,大到皇帝老子,小至平民百姓,戏词深奥,雅俗兼备。时而粗的掉渣,直击咽喉;时而俗的无奈,直可骂娘;时而玄的离谱,耐人咂叹。在戏词中,有诗词名句,有百姓俗语,有忠奸分明,有俚语番情。不仅戏曲题材丰富,而且雅俗共赏,于2006年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在申请国家非遗。
“燕歌戏”开始的地方
苍莽的京西山区,各类文化集聚于此,多种戏曲蔓延于村里乡间。斋堂川里,爱唱戏的,能唱戏的村子不下二三十个,门头沟区斋堂镇的柏峪村,则是燕歌戏最具代表性的村庄,亦是柏峪人“燕歌戏”开始的地方。
燕歌戏,始于宋元,兴于明清。《元史》载:元代有宫县登歌,分文武,舞于太庙,称“燕乐”,民称“燕歌”。柏峪由于当地口音之故,也俗称“秧歌”。“燕乐”,始见于《周礼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