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太原11月20日电 题:山西“农民画家”描绘美丽乡村:用画笔留住乡愁
作者 杨杰英 杨润德 梁月仙
一袭中式黑衣,脚踏黑色布鞋,一手持颜料盒,一手持画笔,在巨幅的“汇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壁画上修修补补,壁画上长城屹立、迎客松大气、黄河从容。1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杨家村,农民画家王学文正在认真地为曾经创作的作品补色。
王学文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晋源区新闻中心供图手绘上墙轻松写意
谁也想不到,这幅接地气的乡村作品是王学文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徒手直接上墙绘就的。谈及这幅壁画的创作,王学文说,“先绘制全景,再润色细节,最后回到整体,达到浑然天成……”
这得经过多少次失败,多少年历练,才能积淀这样的画功?从始至终的热爱,40余年的坚持,王学文用一幅幅作品给出答案。
每天5点钟起床,在他的“晋阳草堂”里练习书法绘画,从未间断。
现年51岁的王学文从小生长于风景优美的天龙山脚下,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父亲是老师,我从5、6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书法。每逢春节,村民都会拿上红纸来我家找父亲写对联,父亲忙不过来,我就帮衬着写,那时我还不到10岁。”王学文笑着说。
从三里湾壁画到杨家村文化墙,再到杜里坪大型墙绘,王学文的绘笔深入到大大小小的美丽乡村。晋源区新闻中心供图画像寻人坚定信念
慢慢地,王学文的书法越写越好。书画不分家,十余岁的王学文开始接触美术,并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那个年代,父母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怕耽误学业,经常强行“没收”他的画笔,父母的阻挠并未影响王学文对绘画的兴趣,他反而越发坚持,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偷偷地“画上几笔”。而“画像寻人”一事,更坚定了他学习绘画的信心。
“当时村里一个十几岁的后生丢了,找了十几天也没找到,40年前的娃娃也没有相片啥的,他们知道我会画,就找到我,我当时就根据他二哥的相貌画了一张像,他们家人拿着画像开始寻找,几天后在太原火车站询问的时候,一个人突然说见过像上的人,结果还就真的找到了。”走失孩子的父母紧紧地拉着王学文双手,不停道谢。
那是年幼的王学文第一次感受到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也更坚定了他坚持创作的决心。
高中毕业后,王学文来到山西大学进修国画,学成后归家创业,开办瓷砖釉上彩加工厂,为乡村照壁、院墙作画。2012年转型从事墙壁绘画创作,开始为美丽乡村绘制文化墙。
农村滋养绘景乡村
“集体收秋粮”“村民争先恐后入社”……王学文为著名劳模申纪兰所在的平顺县西沟乡三里湾村创作的20多幅壁画组成的文化墙,以黑白连环画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