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马海燕)豫剧《石壕吏》15日晚在北京展演。用豫剧的方式演绎杜甫“三吏三别”中的名篇,既让人看懂了,又让人耳目一新。
该剧取材于杜甫同名诗歌《石壕吏》,将杜甫的旁观视角与汪三郎一家的悲惨命运设置为两条线,由新婚别离、战场埋尸、无字家书与送信四场组成。剧中杜甫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诗人形象、老翁老妪一家的农民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部由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艺术实践平台推出的优秀原创剧目,选择用豫剧方式呈现的原因是杜甫出生在河南巩义,《石壕吏》的故事发生在中原大地,豫剧恢弘大气、阳刚质朴的气质与《石壕吏》相契合,奠定了该剧厚重深沉的基调。
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品牌活动,“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这一艺术实践平台推出了大量优秀原创剧目,也产生了一批获得多项荣誉的优秀剧目。2020年经过剧本评审和剧目答辩,最终评出京剧《荆轲》、京剧《硕鼠》、豫剧《石壕吏》、豫剧《秀才与妻》、越剧《小谢与陶望三》、晋剧《陈碧娘》、京剧《四维往事》和吕剧《独步行吟》等8部作品。
豫剧《石壕吏》剧照。中国戏曲学院供图这些剧目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又追求传统戏曲基础上的创新。如豫剧《石壕吏》作为小剧场小戏,在时空的设置上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以两个时空相互交叉的形式讲述故事;《硕鼠》取材于《诗经》中的《国风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