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上抗疫诗歌备受关注
2020-11-12 15:29:10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上抗疫诗歌备受关注

  “这是特殊的春天里时代精神的高扬”

  “《星星》诗刊每天都会收到由不同渠道投稿的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诗歌。”“中国诗歌网流量暴增,每天上百万人次浏览,最高每天数千乃至上万首诗歌发表,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抗疫诗歌以“井喷”之势迅猛涌现。

  11月1日在四川成都开幕,并将于11月7日在重庆闭幕的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上,诗歌与疫情成为诗人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认为,抗疫诗歌的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发生初期,诗歌主要反映的是恐惧、抑郁和疾病引发的痛感;第二阶段,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诗歌主要是热情的歌颂,也有了更多深刻的反思。

  抗疫诗歌作为一种全民的、自发的创作行为,是诗人与时代共呼吸、同患难的表现,反映了他们的情怀与反思,留下了时代的回响。

  聚焦个人:描画内心的感动与疼痛

  “黑暗依然在扩散/但我坚信,一切的美/当元宵节的月亮升起/都将圆满,都将被点亮。”今年2月,甘肃驰援武汉的护士龙巧玲,在失眠中写下了《请不要打扰》《元宵夜》《日常》等一组诗。当这组《方舱医院护士的诗》在网上流传时,无数人为之动容。

  “一种信念和意志催促我去写,因为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龙巧玲说,“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记住他们。我已不在乎我写的是不是诗歌,只要这些文字能把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人留在这世上,让生命在世界上留下一道光芒。”

  “人类最本质的情感就是善良,诗人也是关注人们内心的,诗人是离人类内心最近的人。”湖北诗人阎志说,诗人以特有的善良和共情之心,聚焦个人在疫情中、疫后处境中的悲欣交集,描画每个人内心的感动与疼痛,这样的诗歌更真切,更容易动人心弦。

  疫情期间,无数诗歌表达了诗人们悲天悯人的情怀。沈苇的《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传递出无数国人心中最柔软的心声:“这首诗应该快马加鞭/但别忘了为它消一消毒。”鲁若迪基的《体温表》耐人寻味:“这个时候/测量着的/不仅仅是人的体温。”

  “抗疫诗歌输送了一批艺术精品。它们情真意切,自然天成,触摸到了人性的本质。”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振亚说。

  “海外的诗词作者也没有缺席,他们用自己的心声,默默地奉献出一份份真挚的文化自觉。”《中华诗词》杂志主编高昌认为,这些诗歌书写的都是饱满而充实的情感体验,关照的都是真切清晰的精神世界,揭示的都是生动实践中的深刻反思,焕发着厚重的心灵力量和明丽的责任光辉。

  聚焦“逆行者”:以饱满的激情讴歌抗疫英雄

  “那是阵地的抢夺战/每一次冲锋都不能后退/他们与死神抢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赞院士,华夏有南山,凯歌彻!”“一袭白衣身,抗疫祛瘟。扶危救死显精神。可泣可歌忘自我,力挽沉沦。奋战历晨昏,大爱无垠。临床诊治若亲人。誓把病魔除殆尽,护我乾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人勇敢“逆行”,谱写了生命的壮歌,他们也被诗人写进了一曲曲赞歌。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诗探索》主编吴思敬说:“诗人总是走在时代前沿,以其特有的敏锐感知,密切关注抗疫战场,以饱满的激情讴歌抗疫前线的英雄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