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于立霄)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的考古成果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近年,北京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在路县故城遗址周边,首次发现了大规模的冶炼手工遗存。
11月7日,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最新考古成果。
他说,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的考古成果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是祖先留下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近年来,北京不断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遗址类型包括闸、堤、桥、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和城址等。
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的探源考古初见成效,考古人员对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遗址开展考古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万平方米,发现了白浮泉九龙池的出水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考古人员还对通惠河、玉河遗址、西板桥及河道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通惠河、明清玉河、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澄清下闸、二道桥、玉河庵等重要遗迹,清理出明代西板桥桥址及河道,进一步丰富大运河文化带与老城的内在联系与文化内涵。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前的大运河故道,对中国古代漕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见证;发现了乾隆《通州志》中记载的小圣庙遗址,是大运河北京段首次考古发现的祭祀河神的庙宇遗址,对研究漕运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在张家湾发现善人桥遗址,有“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陈进儒监造”的题刻,与相距仅1.4公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构成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