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杜燕) 正在举办的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推出“云上运河”系列直播活动。今天,直播活动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万宁桥、郭守敬纪念馆等地,邀请专家学者向观众讲述郭守敬主持完成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贯通的故事。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什刹海、玉河故道上的万宁桥、澄清闸上闸与沿岸的文物保护单位合称为大运河北京市西城段。
《中国水利史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蔡蕃、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带领观众从万宁桥出发,经烟袋斜街、银锭桥、后海、德胜桥、西海,直至郭守敬纪念馆。
据介绍,元代,郭守敬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将隋唐时期东西走向为主的运河改造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使漕船能够直航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今什刹三海),真正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奠定了延续至今的北京水系格局。
其中对于北京城最突出的贡献,便是郭守敬主持完成了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的贯通。
为使漕船到达通州后能够继续直接驶入积水潭,他采取两项高超的工程措施,成功实现目标:先从北京西北的昌平白浮泉寻找水源,并巧妙地设计引水路线,将丰富的水源汇入瓮山泊(颐和园昆明湖的前身),保证漕运河道水量充足;而后,因大都到通州之间存在30多米的落差,他在通惠河上设立24闸,分段控制水位,克服漕船从低处到高处无法行进的难题,最终使得漕船源源不断驶入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码头,把粮食等重要物资运抵首都。
两位专家指出,作为首都的经济命脉,大运河不仅带动了城市发展,带来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更巩固了国家政权,维系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直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万宁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两侧堤岸雕有镇水兽,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站在桥上,蔡蕃介绍,为调节水位,郭守敬在积水潭东岸通惠河起点处建造了木结构的水闸,即海子闸。
据《元史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