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金融学霸为何在博物馆修文物?她这样理解传承……
2020-11-05 09:40:07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蒲亭利 受访者供图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 孙璇 吴江

  执行:孙晶 李卉 赵燕华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孙晶

  进入拥挤的越秀老城区,穿过仄窄的德政南路,一座砌砖的红棕色独栋小楼安安静静坐落在街角处,“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几个金色字样与深棕色的木门相得益彰。恰逢工作日,展馆的客流不算多。四楼电梯旁边的小房间内,一排工具一溜摆开,毛笔、刷子、锉刀,甚至还有牙医用的小电钻,这里是蒲亭利的工作室,作为博物馆常务馆长的她,一有空闲就会在这片小天地潜心研究古陶瓷修复技艺。

  戴着眼镜、扎着马尾辫,斯斯文文的80后女生蒲亭利来自一个经商家庭,父亲蒲重良在粤打拼多年,2013年,蒲重良将自己多年珍藏的陶瓷文物以博物馆的形式向公众免费开放,作为家族的二代,蒲亭利担负起运营博物馆的重任,将这家民办博物馆办得有声有色。

  想读考古学的金融学霸成了馆长

  出生在四川泸州的蒲亭利,可能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小候鸟”。小时候,父亲蒲重良在广东、北京等地方创业打拼,她留在老家读书。一到寒暑假,她带着比自己小五岁的弟弟,从老家飞到父亲所在的城市。“胸前挂一个小爱心牌,空姐带着我们到自己的座位上,整架飞机上就我们两个没有父母陪伴的小朋友。”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高中。在老家“放养”长大的蒲亭利勤奋、自律,不需要大人操心,高考之后,她作为泸州市优秀学子,被中山大学录取。

  “我想读考古学,被我妈妈阻止了,怕不好找工作。” 蒲亭利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热爱历史和人文社科,但最终大学还是报考了热门的金融专业。但没想到,兜兜转转一圈后,蒲亭利却成为了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常务馆长。

  上世纪90年代中,蒲重良开始介入陶瓷收藏领域,2013年,在蒲重良的推动下,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公众开放。展品包括了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的古代陶瓷器,首次亮相便对外展出了400多件藏品。

  “我对这个领域本身也感兴趣,最适合接手这个板块。而且我也相信,金融和收藏,本质上都是对时间价值的运营。我在金融领域所学的东西不会是白费的,也可以在文化收藏传承领域发挥作用。”2013年,原本已经在家族企业财务领域上班的蒲亭利跟父亲达成了默契,承担起了这家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管理责任。

  “每天醒来就有100件难事”

  “一开始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感觉每天醒来就面临100件难事。”凭着兴趣跨界的蒲亭利很快意识到,管理博物馆不像经营企业,有明确的业务和量化指标。“那么,我就自己给自己定KPI!”

  蒲亭利给自己下的第一个KPI,是让博物馆成为省内知名的民办博物馆。为此,她开始着手组建团队,办主题展览、策划宣教活动,让博物馆“活起来”。2016年,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帮扶合作下,蒲亭利顺利推出了普公古博物馆第一个大型的展览“美成在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