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安徽蚌埠10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继考古研究确认与古史文献记载“禹会诸侯”“禹娶涂山”完全吻合之后,淮河岸边的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考古研究最新又获重大进展,其核心区发现的大型城址属于距今4400年-4100年的龙山文化早中期,规模至少18万平方米,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龙山文化城址。
禹会村遗址出文物颇受关注。 孙自法 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蚌埠市政府共同主办的蚌埠禹会村遗址聚落考古新发现学术交流会29日举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领队张东博士在会上介绍说,禹会村遗址2007年发现“祭祀台”、2017年发现两段台基和若干解剖点构成了闭合的城垣,西城垣和南城垣被淮河侵蚀,北城垣现存长度300米,东城垣现存长度600米,据此推测城址规模至少18万平方米。
202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对禹会村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进行解剖发掘,主要围绕城址东北角展开,明确大型礼仪性建筑的“祭祀台”为龙山文化城址的一部分,通过对北城垣、东城垣的堆积状况分别解剖发掘,在两处城垣主体堆积和内外壕沟中均发现有龙山文化早中期的陶器残片,也为确定城垣年代提供了依据。
张东指出,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内包含丰富的人类生活遗存,城址外围200万平方米范围内龙山文化遗迹散布,反映龙山时代淮河中游地区人口加速增长和集中化的社会背景,也是淮河流域史前城市化的记录。
他认为,禹会村遗址考古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一是成为探索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案例,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