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皖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画中乡村“活”起来
2020-10-29 14:08:35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中新社合肥10月23日电 题:皖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画中乡村“活”起来

  中新社记者 吴兰 赵强

  小桥,流水,人家;鸡鸣,犬吠,田园……记者近日行走安徽南部村庄看到,缓步观景的游客与忙于农事的村民时常会在村头邂逅,宛如画中景象。

资料图:俯瞰古村落一角。 中新社发 泱波 摄

  为了让画里景象更具人气、更具动态,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制,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实现保护与利用良性循环,让珍贵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作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宏村于2000年11月和西递一起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我镇不断强化宏村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有力确保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近年来无一起文物安全责任事件发生。”安徽省黟县宏村联村干部涂昊说,宏村现存古民居113幢、古祠堂2幢、古书院1幢,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乡村原貌及内在的文化信息。

  据介绍,宏村镇针对古村落内古民居保护修缮工作,按照抢救性保护性修缮优先、居民住宅维修优先和环境整治改造提升等原则,加强古民居和非古民居维修保护,有效地保持遗产地徽派建筑风貌。

  徽派古村落不止于保护,还着手活化利用提升人气。黄山市作为古民居数量多、保留情况较好的地区,在保护和利用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例如,一批“民宿村”的形成,不仅活化了当地的徽派村落,还让村中增添更多烟火气。

  有着“徽州老堂前,黄山新客厅”之称的西溪南镇始建于唐朝,有1200余年历史,现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代建筑,拥有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