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乾隆皇帝的惜物记:亲自下命修复残器
2020-10-29 14:07:24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吕子远

  作者简介: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地方史研究。现任职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古器物部,从事研究鉴定工作。

  乾隆一朝,天子文治武功,嗜好风雅,于瓷作尤为讲究。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称:“此时,景德镇荟萃了一代名师巧匠,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至于当时的皇家收藏,也是集古今天下之大成,皇帝甚至为自己收藏的古窑名品,编制了《珍陶萃美》和《精陶韫古》图册,以炫耀自己骄人的藏品。

  乾隆年间,朝廷在景德镇置御窑厂,设督陶官,专责烧造各色器皿杂玩,供奉内廷。遥想当年,御厂窑火长明,浔关转运无间,殿阙陈设日用,其物必取用不竭,其器必臻美尽善。但若仔细翻阅清宫流传下来的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则会发现宫中用于摆设的瓷器,损伤残坏、粘补接焊者实不在少数。

  造办处《活计档》所记器物,凡有座匣,品相有差者,夹带他物者,悉以小字另加注明。而每记一条,必先注明经办之人,再记其“交”到或“持出”的状态,可知当时器物出入库房,造办处必与经办人员当面交割,载明原委,厘清责任,以备日后查考。档册记录瓷器品相,自雍正朝已然,但用语较为含糊。到了乾隆朝,品相描述愈见规范,且有了固定的用语,计其常见者,有伤、破、璺、毛、缺、磕、柳、煅、粘、补等。

  乾隆一朝,天子虽尚奢豪,然亦颇知强本节用,靳惜百工制作。如遇好物损坏,未必旋将舍弃,而是时有谕旨,命将残器认真处理。如乾隆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造办处收到“均釉破炉一件”,并同时得到谕旨,命其“俱各收贮有用处用”。而宫中遇到瓷器损坏,亦素有修复之例,如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五日造办处奉旨对一口“均窑钵盂缸”,于“缸底有渗漏处著粘补收拾”。此处所谓的粘补,是指用蜡、漆等材料修补瓷器。

  多数情况下,皇上会亲自下命修复残器,甚就修补细节给予指示。如乾隆十三年七月十二日,造办处收到“填白拱花磁白衣观音一尊、二色磁白衣观音一尊”,观音的发髻和手指有磕损,于是皇帝下旨“交造办处著喇嘛认看装脏,将手与发髻或用漆泥子,或另想办法粘好,要与本来的一样”。又如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皇帝下旨为一件汝釉洗用补蜡修复。工作于两天后完成,皇帝过目后,再下旨为器物镶铜口。

  可见有破损的汝釉洗,从补蜡到镶铜口,均有皇帝亲自过问。所谓镶铜口,大多因器物口沿崩磕,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