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 对京剧那是真爱啊
◎周惠斌
著名章回小说家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同“徽班领袖”程长庚、“武生泰斗”杨小楼都是同乡,自幼爱好戏曲。张恨水喜欢听戏、看戏,也会拉胡琴,能替人伴奏,还善于向名家学习,民国时期多次以票友身份粉墨登场,客串表演,是名副其实的京剧发烧友。
1919年,24岁的张恨水初到北平,寄寓在歙县会馆,对面的江西会馆经常举办堂会,这给他带来了不少“蹭戏”机会。他曾著文回顾这段经历:“大抵夜间十一二钟,酒宴早罢,贺客暂稀,于是峨冠博服,从车马中从容步入……及入戏场,则豪竹哀丝,好戏方登场。主人间而觉者,明知为知音之客,亦安之若素焉。”记述中不乏欣喜和得意之色。
当时,张恨水担任报纸编辑,每月有五六十元的收入,除一半汇至家中赡养老少外,寄宿会馆每月需十元钱,剩余部分基本用于读书和听戏、看戏。有一个月,张恨水缴了住宿和搭伙费后,只剩下一块大洋。这时,恰巧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三人联袂上演一场戏,他便花去了身上最后一元钱,坐在戏院内,一饱眼福、耳福。另有一次,梅兰芳与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他不吝“大破悭囊”,花了十块大洋连看两场,“虽然还是做了两回二等看客,已觉是尽力而为”。但即便如此,他仍表示,“若有相当的机会,我还可以花五块钱。”痴迷京剧如此,由此可见一斑。
1931年,张恨水已然是北平《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的编辑。10月,新闻界为武汉水灾发起赈灾义演,邀请张恨水在压轴戏《玉堂春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