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这就是大运河
2020-09-25 09:20:03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本网北京9月24日电(王逸飞 钱晨菲)大型仿古画舫“通运号”上,古琴音律曲韵流觞,一笔丹青联通古今。24日,作为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重要活动之一的“京杭风韵”运河雅集活动,在北京通州举行。

  当日,来自北京、浙江、杭州、扬州四地的艺术家纷纷献艺。

运河雅集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 供图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家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赵家珍让古琴音律由指尖“流淌”;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杨洋与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声乐金奖获得者歌手王丽达,用南北乐律表达了京杭不同的文化风韵;书画家郭宝庆和茹峰挥毫泼墨,描绘运河千年风情;国家一级演员、舞蹈家、编舞、制作人王亚彬以舞蹈《行云》诉说历史……

  此外,南北文化名家共聚一堂进行了深入对话,北京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张威和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陆春祥也分别就如何宣传好运河文化、传承好运河文化、塑造南北文化品牌提出了创新性想法和建议。

  一场雅集,是一众文人墨客的相聚,更是细腻文雅的南方文化与大气豪放的北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而雅集之“雅”背后,南北风韵展示之间,这些源自生活的艺术形式,也让中国大运河(下称大运河)的“烟火气”自然彰显,直抵人心。

  地跨8省市、通达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有关大运河的故事被世代传颂,故事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故事仍在继续。

  以文化的视角观察,作为发展之河、民生之河的大运河,因流淌于“烟火气”中,孕育、影响了沿岸灿若星河、蕴含着深厚思想精华和民族精神的文化遗产。

  如历史上许多文学作品都和运河有关。《红楼梦》“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即是沿着运河北上进京。明代文学家张岱也在文集中记载,自己曾沿运河赴山东兖州游历。冯梦龙及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